球具商城  高尔夫论坛  高尔夫百科  男士球具  女士球具  左手球具  儿童球具

高尔夫新闻资讯-中国高尔夫业内最好、最专业的高尔夫球具(球杆)信息服务平台!

选择上学还是打球?高尔夫少年们的非主流人生

时间:2014-08-14 15:16来源:高尔夫论坛 作者:bonnie2010 点击:
京城高尔夫,是为高尔夫人群提供全面专业服务的权威高尔夫门户网站。的高尔夫球场资讯,会籍球卡,高球教练,新闻赛事等都是直接高效地满足高端消费人群-高尔夫球友的需要
(责任编辑:管理员)

选择上学还是打球?高尔夫少年们的非主流人生

2013-9-17 10:16

  “最近几个月,连杰森· 杜夫纳都比关天朗见到教室的次数多。”这是美国《高尔夫文摘》对关天朗的一句玩笑话。如今,国内又有多少高尔夫青少年球员还熟悉教室的样子?他们奔波在各个青少年比赛的赛场上,教室里的时光,于他们,早早成了回忆……

  每个月李彤(化名)都有两三次比赛,她在父母的陪伴下奔波在全国各个青少年高尔夫比赛的赛场上。李彤今年13岁,已经在高尔夫这项运动上表现出了天分,曾获得多个青少年比赛冠军。13岁的她,按照传统的教育路径,原本该是上初中的时候,不过她已经不去学校很久了。

  在青少年高尔夫圈子里,不上学的孩子不占少数。“这在圈内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一位自2003年起就活跃在青少年赛场上的小球员家长这样说。

  近年来,中国新生代青少年选手的成长模式渐渐清晰:优越的家庭环境、家长会打高尔夫或是高尔夫从业人员、在家人的影响下入门、专业教练指导、频繁参加青少年赛或业余赛、打好亚洲、走向美洲……

  为孩子选择高尔夫这样一个纯西式、在中国属于绝对小众、花费不菲的运动项目来培养,代表了家长选择了什么样的文化认同,也注定为孩子选择了一条非主流的成长之路。

  上学还是打球

  上学与打球的冲突,是一直摆在中国青少年高尔夫球员面前的难题。小娅,14岁,7岁开始练习高尔夫。小学毕业后她就不再上学了。和她谈话,看不到同龄孩子的羞怯与稚嫩,几年赛场上的磨练褪去了她身上的学生气。

  因为高尔夫有着纯正的西方血统,能进入这项运动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世界。早早走出校园的他们,相对于同龄人有更多的“社会经验”,再和以前的同学接触,小娅觉得自己和学校的孩子已经“聊不到一起了”。

  传统教育体系内的学校是一个充满着激烈竞争的教育战场。从小学开始,就是一场无声的战斗。拿小娅来说,她上的是重点小学,学校有着严格的考试选拔和升学压力。“我又不是借读生,老师不准我假”,小娅若想下场练球,或要外出参加比赛,每次都要向学校请假,她是学校的“正规军”,老师会更加关注她这样的本校学生的成绩。外出比赛动辙就一周,“请假太难了”。另外,她七八十分的成绩,和班上同学相比,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求求你,给她弄走吧!”学校曾多次向小娅的爸爸提过让孩子转学的建议。

  每天上午上课,下午是副课就提前放学去练球,几个小时练习结束后,回到家中稍作休息,开始写家庭作业,这是每个边上学边打球孩子的常态。“每天忙到晚上十一二点是家常便饭。”一位小球员家长有感而发。

  已经不上学,专心打球的小球员,大都在比赛中有过亮眼表现。因为家长看到了孩子打球的天分,如果边上学边打球太辛苦,又或孩子学习成绩不佳,选择高尔夫对他们来说是一条“正好”的路。

  能负担得起孩子玩高尔夫的家庭,大多也有能力为孩子的教育付出更多。多数打高尔夫的小球员都请有家教。不上学的,父母会为孩子请来私人老师教语文和数学这两门基础课程,并根据孩子将来的发展方向,学习日语、英语或韩语;还在学校上学的小球员,几乎都有家教负责把他们在练球、比赛时落下的课补回来。

  文章开头提到的李彤,她放弃上学是在学校、班主任和老师的大力支持下做出的决定。上小学时的她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后来因为打球,成绩稍有下滑。上学还是打球,父母为她考虑再三。到现在,李彤的妈妈还记得当时老师给她的建议:“即使学习成绩特别好,将来考上名牌大学,也不一定比打高尔夫更有前途。”

  把打高尔夫当作提前为孩子做了职业规划,拥有这样想法的家长大有人在。“毕竟上学将来是要选一个专业,提前选了高尔夫这个专业系统学习的话也不错。”一位球员家长说。

  对于这样的“弃学”的现象,曾任中高协秘书长的崔志强非常不认同。他认为这一方面是当今社会急功近利的反映,另一方面是因为家长,“把教育只当成未来孩子谋生的出路,是一种不负责任”。

  其实,在主流教育体系内不乏有学习打球两不误的球员。刘青(化名)今年上初三,自她上小学一年级以来,父母一直在为她摸索如何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继续打球。他们的解决办法是,让家、学校、球场三个地方集中在一起。刘青是多个青少年及业余比赛的冠军,在青少年选手中小有名气,而她的学习成绩也从没落下过。刘青的父母把家安在球场附近,又为刘青选择距球场最近的学校,这样完全靠家庭实力打造的上学与打球环境“效果不错”,刘妈妈表示,“到现在为止学习和 打球都没耽误”。“ 全校这么多人, 像我一样打高尔夫的人很少,”刘青说交到的好朋友更多是在赛场上认识的,“学校里不太有人跟我有相同的(高尔夫)爱好。”

  高尔夫与学校

  高尔夫这个舶来品,在中国主流教育体系里曾经一游,仅仅是到此一游。2007年,中高协启动了“青少年高尔夫发展计划”,其中,校园计划是该计划的一部分。其主要内容是在北京、上海、深圳等6个省市的试点中小学逐一开设高尔夫课程。

  北京实施这一计划的有6所学校,记者一一进行了探访,发现校园计划的具体实施情况并不顺利,不少学校这一计划不能落地,即便计划落地的学校,大多又不能持续实施。

  2009年,史家小学高尔夫课兴趣班开课,自愿报名,免费上课。兴趣班、选修课,是高尔夫在这些学校存在的方式。据史家小学负责高尔夫项目的王老师解释,学校班容量大,练习器材数量有限,不可能将高尔夫排入全日制课程内。他们的高尔夫兴趣班,全校共十几名学生报名,开了两个学期之后,不了了之。“头一年进展不错,后来就那么回事儿了”。

  兴趣班开在学校操场上,和其他学校一样,由中高协负责提供基础器材,体育老师送去小球中心培训后担任兴趣班老师。兴趣班之所以开不下去,是由于场地、器材的限制,同学们学会基础的动作后,无条件实施下一步学习,王老师说:“这样的课程注定不能长久。”

  同年实施高尔夫校园计划的另外5所中小学大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在广渠门中学,高尔夫作为体育选修课开设,课程开设一个月之后,没了下文。除了场地、器材等原因,负责上课的老师发现,在他们学校打高尔夫,安全问题不容小觑。学校的操场多个班级同时使用,上体育课时,高尔夫课与其他体育项目同时进行,

  因为操场不够大,高尔夫课上打出去的球,很容易打到其他同学身上,存在安全隐患。“客观上来讲,学校并不适合这项运动,”广渠门中学的体育老师通过一段时间的课程教学,下了这样的结论,他还分析道:“从学生锻炼的角度来说,(高尔夫)没有多大益处,因为它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不是很严格,而且没什么运动量,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帮助不大。”

  只有操场和练习器材的高尔夫课,显然不能长期满足学生的要求。大多来上课的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高尔夫,新鲜的项目让他们觉得好玩,不过,几次课后,没了新鲜劲儿,在学校操场上枯燥的动作练习,让学生兴致大减。而让学生真正走下球场去上课,还止步在理想阶段。

  101中学是校园计划没有落地的学校之一,负责这一项目的吴老师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让高尔夫作为常规项目在学校推广是不可能的,它不可能像足球、篮球那样”。上课时间、球场场地、往返路程和学生外出管理,这些对于正常的学校管理来说存在诸多困难与不便。把学生送到球场去上课,并不现实。

  学生因为图新鲜,初次接触高尔夫都乐于接受,家长们对此的态度则是无关紧要。“家长更注重的是主科教学,对体育相对忽视,”上海武宁路小学的老师介绍说:“因为经济原因,家长的支持度仅表现在学校的免费兴趣班上,对于再下一步的下场打球、球场夏令营等,只有个别打高尔夫的孩子才会接触。”

  阻力

  除了学校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学校领导、教委领导的不支持、老师以及家长对高尔夫的误解阻碍着高尔夫在学校的长期进程。高尔夫“贵族运动”的标签仍未撕去,在这种认识的前提下,高尔夫想要落地传统校园,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我们(是)中学哎,打什么高尔夫啊?!”这是记者在向上海的一家学校了解情况时,得到的第一反应。“不推广,我们不学这个!”“不方便(说)”,这些都是从各个学校得到的回应。从这些回应中,不难发现大众对高尔夫的态度,也可见大众对高尔夫走进学校的接受程度。

  “上面(学校领导)不让开。”这是北京某重点中学体育组老师向记者解释原定要开设的高尔夫课程被临时取消时给出的答案。这位老师介绍到,学校最初同意课程开设,并派了两位体育老师到小球中心接受高尔夫培训,不过,培训回来后,老师得到了课程暂停的通知,原因是上面领导不同意。记者从北京另一所学校也得到了相同的说法。

  高尔夫校园计划在学校启动的新闻一经报道,报道中提到的学校就接到了教委的通知,要求这些学校就“中小学怎么会有高尔夫课”这一问题,向教委做出解释说明。

  有媒体报道称,北京中关村三小曾在2007年开设高尔夫课程,并计划于2009年将高尔夫课纳入必修课中,当记者拨通中关村三小的电话,试图了解这一情况时,得到的答案是“不方便回答”。经过记者走访,得到的消息是,同其他学校一样,中关村三小开设的是高尔夫兴趣班,所谓高尔夫必修课的信息并不属实。

  高尔夫在校园不能落地生根,与高尔夫特需的场地有关、与学校的客观环境有关、与大众对高尔夫的认识有关、与领导的不支持有关、与政策的不扶持有关。不过高尔夫这样来学校走一遭,还是留下了痕迹。有的老师对于高尔夫所谓“贵族运动”的看法有了改观。

  “费用不是问题!网球、游泳等其他项目对学校来说同样有费用的要求,”这位老师说,“关键是这项运动在校园不能持续推广下去,如果可以的话,相信高尔夫在学校的认识会有变化。”

  路在何方?

  统观全局,在全国的中小学校中,将高尔夫课开起的少之又少。打高尔夫的同学在学校里经常被问及的问题就是“高尔夫球怎么玩呀”。最近他们的“待遇”有所提升,当别人听说自己是打高尔夫的时候,他们会说,“哦,就是关天朗打的那个”。

  关天朗确实让更多的圈外人知道了高尔夫,圈内的境况却不会仅凭一个孩子的初露锋芒而改观。没有相关政策的支持,高尔夫的普及步履维艰,高尔夫在学校的发展就停留在蜻蜓点水的阶段。“比如说有的孩子通过兴趣班爱上了高尔夫,我们往哪推(荐)?”这是史家小学王老师的无奈,“因为学校没有政策说孩子们打到什么程度可以选拔培养,可以持续地从事这项运动,所以只能停止在这儿。”王老师希望高尔夫能在学校继续办下去,可是没有政策的保障,高尔夫在学校体制内,只能停在这儿。

  这样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家长要培养孩子往职业高尔夫的路上发展,势必造成学习与打球的冲突。无论是为了打球放弃上学,还是因为上学而放弃孩子在高尔夫发展的机会,都是艰难的抉择。

  如果高尔夫可以像田径、篮球等列在“高考体育加分项目”中,又当如何呢?曾负责中国青少年高尔夫发展计划的崔志强认为,高尔夫青少年的培养只能“向下走”,由球场尽量多地创造条件,为青少年打球提供支持,“上面”的各项扶持应以球场为中心展开,他认为学校的推广“形式大于内容”,高考加分不能解决问题。对于现在的青少年球员,他给出的建议,一是,回归学业;二是,不过早转职业。

  无论是放弃上学一心打球,还是在主流教育体系内求得打球的生存之路,亦或逃离国内教育路径出国边打球边上学,不管在哪条路上,都躲不开同族人的竞争。国内小球员的竞争激烈,国外对于国际学生同样择优录取,没有哪条路会更轻松。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