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具商城  高尔夫论坛  高尔夫百科  男士球具  女士球具  左手球具  儿童球具

高尔夫新闻资讯-中国高尔夫业内最好、最专业的高尔夫球具(球杆)信息服务平台!

颐和生态园治沙之路:沙漠里建出高尔夫绿地

时间:2014-08-14 15:16来源:高尔夫论坛 作者:playergolf 点击:
京城高尔夫,是为高尔夫人群提供全面专业服务的权威高尔夫门户网站。的高尔夫球场资讯,会籍球卡,高球教练,新闻赛事等都是直接高效地满足高端消费人群-高尔夫球友的需要
(责任编辑:管理员)

颐和生态园治沙之路:沙漠里建出高尔夫绿地

2013-9-6 16:10



     西沙窝几乎是所有老银川人熟悉的地方,这是银川城南直面风口的地带。过去每到换季之时,跨越贺兰山如刀般的大风,几乎可以撕碎这里所有的东西,只留下漫天的沙子令人躲避不及。

    然而,西沙窝从来不缺乏治沙者,但无论是政府行为、企业行为还是个人行为,对西沙窝都没有太大的改观。人们也在不断探索,试图从财力、物力和人力之中,寻求一个完美平衡点,让治沙的成果达到最小的成本,最大的利益。

    2009年5月,在公众几乎无从知晓的状态下,颐和生态园在西沙窝种下了第一棵树,差不多5年之后,这里传统的小气候已经发生了改变,268万株树木和2000多亩的绿地,让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成为绿洲。用宁夏颐和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明的话说:“我们已经完成了从沙漠到绿洲的改变,下一步,我们将让绿洲成为天堂。”

用事实打破争议

    无论人们对于这片绿洲拥有多少好感,一旦生态园中的高尔夫球场成为话题时,大家心里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沙漠里建高尔夫球场,这是否是在治沙的名义下达到赚钱的目的?

    而这样的争议也像一块大石头,压了李志明很多年。李志明也屡次试图把自己的理解和盘托出,让人们知道这其中的真正意义。

    事实上,当年李志明接过来的地块,几乎是没有任何经济价值的沙土地。西沙窝距离银川市区12公里。在这里开发任何地产项目,几乎都是死路一条。于是,李志明不得不邀请中国策划大师王志刚,为这片荒滩找出一条路。

    李志明至今还记得,王志刚对他说,想要这里的地块有利用价值,首先就要改造这里的环境,而改造环境则需要通过产业运作的模式来供养改造项目。而建成一座标准的高尔夫球场,就成了王志刚给李志明的最终建议。

    不过,高尔夫球场在中国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过程,从明星式的体育运动转变为滥用土地破坏环境的反面教材。谈到这些,李志明说:“生态园的高尔夫球场没有占过一分耕地,反而改造了沙漠。”这正是李志明希望打破争议的有力武器。

治沙也需要经济头脑

    哪怕生态园已经建设了将近5年,李志明仍然需要向里面不断投入,因为生态园还在不断亏本。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总会为自己的投资算出一张收回成本的时间表,然而李志明却没有这些。相反,他更希望通过生态园体现一家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成本回收反倒不是最重要的。

    不过,这并不能证明李志明的思路是错误的。通过生态园内对局部环境的改造,加上标准高尔夫球场的介入,李志明试图用高端体育产业的模式来供养费钱费力的治沙事业,虽然这一切还没有进入理想的营收轨道,但至少已经开始显示出越来越显著的效应。

    然而,李志明还需要不断解答外界质疑。一方面,沙漠高尔夫球场会不会浪费水资源,另一方面,高尔夫球场似乎又在挑战政策底线。不过,这两点都有了更为清晰的解释。生态园地处泄洪区,地下水资源也很丰富,加上沙土无法存水,因此形成了泄洪区储水灌溉,灌溉水循环存储,然后再灌溉的高效利用模式。

    李志明说:“用水量只是其中一部分,如果算总账,这样一块高尔夫球场地的维护成本,要比其他常规的场地少一半。”与此同时,李志明的生态园,还解决了当地500多人的就业问题。西沙窝曾经作为移民点,大量来自南部山区的移民在这里居住,而这样的就业机会无疑是他们最为需要的。

实力城市的标准配置

    虽然李志明没有对生态园进行太多的宣传,这里仍然在口口相传的原始方式下,逐渐被很多银川人所熟知。哪怕是在一个星期三的下午,这里的水上练球场上,都会有二三十个市民练球。而到周末,来这里的消费者则会更多。

    而在李志明看来,这只是生态园运营带来的一点点皮毛。事实上,对于试图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银川,一块标准的高尔夫球场,则是城市必备的标准配置,如同五星级酒店,高端购物中心和总部大楼一样。

    首先,无论是即将开幕的中阿博览会,还是刚刚举行的中韩交流周,吸引的都是相对高端的商务人群,而银川阅海湾CBD力图打造的总部经济,都对城市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也正是往届中阿经贸论坛会刊上,将第二版页面留给颐和生态园的原因。

    面对这座拥有36洞的标准高尔夫球场,李志明希望它能为银川招商引资增加一份筹码,并且成为旅游目的场所,进而为银川经济出一份力。

产业治沙之路令人期待

    而银川也面临着缺乏旅游产品,职业体育产业落后的局面。李志明希望能从自己的生态园中找到一些思路。比如生态园可以作为旅游项目进行深度运作,纳入到整个银川市的旅游链条中。尤其是沙漠高尔夫球场的独特品质,足以对高端人群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而通过对高尔夫球场的完善,这里也将具备承办更高级别赛事的能力,而这些无疑是对银川最好的宣传工具。

   此外,产业治沙也得到了认可,甚至希望被推广,李志明说:“在沙漠中建高尔夫球场的技术经验,已经可以算作专有的知识产权了。”不过,李志明认为这需要大量的投入,投资回报周期也比较长。令人惊奇的是,作为银川鲜见的粤商,竟然可以承担这么多,并且还将继续下去。未来,这里将建起一座六星级酒店,吸纳更多的人群到此,李志明也对此信心满满。

   但李志明心中还有很多问题,比如生态园的市场到底在哪里,如何让产业治沙进入良性的运营中,如何让生态园的模式更深层次地嵌入到城市发展的平台中?不过,这都需要用时间和努力来回答,这也是下一个五年,李志明的颐和生态园最让人期待的地方。

对话李志明:产业治沙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记者:颐和是房地产开发商,为什么会去西沙窝做生态园的项目?

李志明:首先,我是陕西人。但在宁夏长大,宁夏是我的故乡,作为第一个在宁夏投资的广东企业,我们担负粤宁二地经济交流。当初政府招商把我招来,加上自己和宁夏的亲情,所以觉得要付出一些,承担社会责任。颐和生态园至今还属于亏本状态,但我们还会坚持下去,也许运作10年,这里的情况就会有大的变化。

记者:生态园首先就是要治沙,如何在产业运作上找到一个平衡点呢?

李志明:当时这块地是个烂尾的项目,如何化腐朽为神奇,我自己当时也在思考对社会、对当地老百姓、对企业等多赢的方案。后来请到著名策划大师王志刚,他说这里是不毛之地,首先就要改造这里的环境,然后用沙漠高尔夫球场的概念来运作,既能治沙,又能用文化体育项目来反哺治沙。在当时,这个想法是非常超前的。

记者:您觉得生态园中的沙漠高尔夫球,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李志明:首先,这里没有占用一分耕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相反,通过运作项目,还改变了这里的小气候。因为这个地块有硬伤,所以我们花了大力气改善环境,不仅如此,还解决了周边500多个农民的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作为治沙项目、中阿论坛配套项目,对宁夏招商引资、对外交流提高了高层次交流平台。

记者:在不毛之地做生态园,非常难吧?

李志明:是的,为了改造这里的沙漠,我还从大兴安岭买来大量的草炭,和这里的沙土拌合,这样可以保水、保肥,提高草坪、苗木生产率。这些不仅有我们专业团队的智慧,还和宁夏大学有技术上的联合,可以说,这些经验都是可以作为知识产权独有的,可以说,颐和生态园的模式就是一个治沙范例,使治沙成为可持续。

记者:您想过生态园的未来是什么样吗?

李志明:我们努力将自己与银川这座城市的发展平台相结合,不仅能够作为标准配置,促进银川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能够依托旅游休闲产业的战略,纳入到整个产业链中,成为文化交流平台。不过,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极大困难,市场在哪里非常重要,否则就会承担很大的经营压力。



来源:银川晚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