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外人总是以贵族运动来形容高尔夫,于是高尔夫运动员也被扣上了高贵而光鲜的职业高帽。的确,在风景如画的球场上他们穿着舒适的球衣,呼吸最新鲜的空气,挥着球杆把小球打进洞……这种看似在“享受”的职业确实令人羡慕。殊不知风光的背后是无数的辛酸。 先来说说收入问题。如果已经打出名气的球手,收入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以老虎·伍兹为例,2011年,伍兹的收入为62,294,116美元,其中奖金收入只有2,294,116美元,广告代言费则高达6000万美元。广告代言或者是出场费占总收入的大部分,对于成名的球手大抵也是遵循这样的规律。但对于还没有成名的无名小将,生存状况就恶劣多了。 都说没有绝对的天才,天才是99%的汗水+1%的天赋,加上成功几率只有百万分之一的数据更是鞭策球手需努力训练。但是没有经费,加上中国97%的高尔夫球场都是非公众性质,大部分职业球手找不到免费的训练基地,训练的成本已经难以承受,更别提获得高水平教练的长期指点。而比起参赛费用,训练费就显得微不足道了。除了中国特色的国家队成员外,职业球员都是是自负盈亏的“个体户”,参加比赛的交通、食宿、报名费、果岭费、球童小费等都要自己负担。粗略统计,打一场国内比赛,一周的花费大约3000-6000元不等,欧、亚巡赛,晋级大约8000元,即便被淘汰也要花费五六千。在此压力下,相当多的一部分职业球手选择以球会管理者、球场教练、球具专卖店经营者等多种手段,一边谋生,一边参加赛事,辛苦程度可见一斑。 大笔的费用意味着球手必须有强劲的后备力量,通俗点就是必须准备好充足的“储备金”才打得起长期“战役”。除了小部分的“富二代”外,相信大部分球手都难以独立面对其中的经济负担。但即便各方条件成熟也并不能处之安然,在国内,高尔夫球手参赛机会其实并不多,已成长的VOLVO中国公开赛,中国职业高尔夫球锦标赛等还被外国选手占据半壁江山,大部分的奖金也被他们“瓜分”。没比赛参加就没奖金收入,有比赛参加如果拿不到好名次,还得“倒贴”。如此便陷入有比赛也愁没比赛更愁的怪圈。 其实,现阶段单靠在国内比赛拿点奖金是远远不足以改变球手自身的生存窘境,多到海外打球、吸引企业的赞助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眼球经济在高尔夫圈子里同样重要,甚至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只是在中国赞助商的眼球一直停留在一两个打的较好的球手身上,梁文冲、张连伟也是凭借着各类赞助经费才得以全世界的跑。于是有了李超“国内高尔夫缺少企业支持”的抱怨之声。有人对此表示同情“中国球手的确不易”,也有人暗自嘲讽,“要是打的好,还怕人家不赞助你比赛吗”。其实中国高尔夫的生存土壤本不肥沃,少数人再怎么努力浇灌那也是杯水车薪。 “北京时间2月7日,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发布了“关于我国高尔夫球业余球员、教练员、国家队运动员(业余)转为职业球员规定的通知” 通知中规定:(业余球员、教练员、国家队(业余)未经中高协批准和推荐,任何人员不准参加国外职业巡回赛组织的考试和职业比赛。对于违反人员,中高协视情节将给予警告、通报批评或禁赛1-2年的处罚。情节严重者,禁止参加中高协在国内举办的所有业余比赛和职业球员考试。业余球员转职业需满18周岁,国家队运动员(业余)转职业不受年龄限制;业余球员、教练员在单站职业赛中名次靠前可以获职业球员卡。” 但就是这么一个贫瘠的土壤,仍然有人想要从中“掘金”,令人费解。前不久,一个“震惊”球界的事件在圈子里哗然一片,围绕着业余球手参赛和转职业等问题的讨论异常火爆,这个讨论缘起于中高协的一个通知,大致意思就是业余球手外出参赛需提前“报备”、非国家队运动员转职业需满18岁。此事发起的一项网络调查结果显示87.9%的网友表示这一规定不合理,“扼杀有天赋的青少年选手”。笔者目光比较短浅,还没想到扼杀未来之星的问题,只是不让业余球手参加国外赛事,国家队队员以外的球手18岁前又不能转职业,那这部分球手怎么生存呢?还麻烦相关组织和领导给个建议。 不管你接不接受,中高协撰着球手参赛和转职业的生杀大权的事实就摆在眼前,不少活跃在圈内的球友也按耐不住要发表他们的看法。“立足国内平台发展的年轻人只能严格遵照制度办事”,“家庭条件优越的,可以去美国上大学、打球,然后考美巡赛资格,以后一直在美国发展,那中高协的职业身份也就用不着了。”建议倒是不错,只是这让笔者很焦虑,本意是规范刚刚起步的中国高尔夫,但如此严厉的规范是不是会导致部分有实力的青少年球手流失到海外了?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最近在篮球界刮起的“林旋风”,据说美籍华人林书豪**爆红后,中国篮球协会有意“顺应民心”向其抛出了“橄榄枝”,希望他能够加入中国国籍为国家队效力。甭管这事儿靠不靠谱,也别说人家“痴心妄想”,至少中篮协时时刻刻都念想着多引入“黄皮肤”精英。反观中高协这次的作为,不免让人猜测,若干年后被“逼”出国外,而后修成正果的某某,中高协会否效仿中蓝协向其“招安”呢? 对于“高尔夫赚钱不赚钱”的话题,鉴于小编的学识有限只能做蜻蜓点水式的抛砖引玉。至于高尔夫球场、球具商、服务运营商、高尔夫旅游公司、球场预订公司等各个高尔夫行业产业链都不赚钱的现状也无需感到困惑和惊讶。高尔夫所谓的“贵族”外衣,只不过是皇帝的新装而已。有时候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所以为的世界并不是我们身处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