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前 发展:跨省合作做市场 无数的“陈坤们”做大了二手球市场。如今在云南,挥出二手球的人数已经占到高尔夫球员总数的七成上下。随着二手球的被认可,对其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导致云南本地的二手球价格在2005、2006年被拉高。老陈讲述:“那时候认识了一些在广东和海南做二手球的人,他们说可以相互倒腾下球。”这件事得以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太大了,可以根据球场不同的淡旺季来进行全国性的调度。动点高尔夫用品有限公司老板魏超明认为,想把二手球的生意做大,至少需要跨三个省来做,这样才有了大市场也有了互补性。 虽然魏超明进入到这个行业还不算长,但他的二手球却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国外的都有,成为倒腾二手球的高手。“去年我才进入到这个行业里来,因为做这块的朋友有很多,所以现在进货的渠道较为广泛。”魏超明称,这样才能将整个产业做活做大。陈坤的二手球买卖也是如此。他算了一下,目前自己大概70%的球都运往广东和海南。“运给那边的球都是比较旧的,五成新都到不了,那边的好球再发来这边卖,听说在那边卖不上价。” 接下来的疑问是:琼粤两地的收购商为何专挑不好的二手球?昆明某家大型专卖店的余老板告诉记者:一般买二手球的人都会选择七成以上新的球,因为很旧的球会影响球手的发挥。也正因为此,高手或者赌球之人并不会买二手球。而据她所知,在广东打高尔夫球的人很少有买二手球的,多是买新球。 对此,余老板分析:“有两种可能,一是进入那边的练习场,二就是拿到那边做翻新处理再流入市场。” 目前,练习场用球多是以定制球为主,这种球质量较差,击打感觉与下场用球也有差别,以云南来讲,每个球的成本在五角钱左右。“听说广东那边练习场用球的成本都要在几块钱,比云南好很多,但是练习场是以体验为主,既然这样可能就会用成本更低的二手球。”而另一个用途就不那么光彩:一些工厂对这些质量很差的二手球翻新后再当做新球出售。虽然老陈等人坚持认为这样的翻新球没有人会买,但余老板表示现在广东工厂的翻新技术已经出神入化:“参加高博会的时候,就有人来给我们推销翻新球,还说可以教我们做,我们都没看出来那是翻新球。”而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确也佐证了余老板的说法:几位韩国人因为在韩销售从广东运过去的翻新高球而被捕。 陈坤对这些并不知情,也不打算过问,他只知道,自己的二手球近70%的量销往省外,剩余的几乎就是在省内销售了。好的时候自己每个月能够卖出10万个二手球,差的时候也就是1万个左右。 困惑:利润仅有此前的1/5 如果说几年前云南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二手高尔夫球市场,那现在的市场已比较完善。但二手球价格却并未随着市场的扩大而水涨船高。潘方银对记者说,“之前我是做餐馆生意的,经在球场工作的亲戚介绍,进入到这个行业,一开始真的很好做,但现在利润空间低多了。”在采访中,每个供应商都在说着同样的话,“二手高尔夫球一开始很利润也大,而现在利润空间也窄了。” 出现这样窘迫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家都在打二手球,新球的比例越来越小,二手球的质量越来越差。“我们现在已经不从老陈那里进球了,他的好球太少了。”余老板说道。她口中的老陈就是陈坤。陈坤的解释是,在二手球的循环体系内,一个球可能会经历几次倒手。“一个球流转两次就不一定能用了,但因为新球太少,很多球可能已经到我手上就是三四次了。” 郁闷的是却不能只收好球,不收差球。“捡球者一般知道球的质量和价格,如果挑三拣四,估计彼此之间的生意也不会长久。”为此,陈坤格外怀念2000年~2003年的日子。“当时我们收球是不分品牌的,捡球的人也不懂,所有的球都是八毛到一块钱收上来,但是我们卖的时候根据品牌的不同会区分下价格。”老陈告诉记者,当时的球都比较新,像是Titleist的球可以卖到10元钱,Gallaway和NIKE能卖到2.5元。“而且当时的球量少,也就能有今天的五分之一,即使丑球也卖得出去,利润最高的时候可能是10倍左右。”陈坤说。 从2003年开始,捡球的村民也逐渐摸清了门道,知道球的牌子不同价格就会有别。“那时候开始,原来一块钱收上来的球就要收到两块钱,但是我们的售价却不能随之而涨很多,利润空间一下子被压缩了。”陈坤说道,大家都只看到近几年二手球的价格在涨,但并不了解收购价也在升,因为好球越来越少了。 “而现在收球,收得最便宜的也是1.2元/个,好点的球收得更贵,大概是5元/个左右,利润也就是0.5~0.6元/个。”陈坤说。余老板也赞成陈坤的说法,她说现在店里销售的二手球利润也就是几角钱,作用只在于带来人气,以销售球具。 2008年的时候,陈坤第一次开始贴钱卖球,因为这时候他口中的丑球已经占到了收球量的60%。他指着一个颜色发黄、有几处擦痕的球说道:“这样的球收购价差不多一块钱,我卖给海南的价格是7毛钱上下。”如今,陈坤也不知道这种利润单薄的日子还要挨多久,“不瞒你说,我已经考虑退出这个市场转行了,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生意做大了,手里积压了七八万个球,占用资金在20万元左右。”老陈坦言,他最希望的是找到一个愿意一下子买下他所有库存球的人,但这很难。“我剩的主要是好球,海南广东不会要,省内都知道这行没以前好做,不能都吞下。”他说,现在都是每个品牌进一些,因为客户大量需要某个品牌的时候,你如果没货可供,接下来他即使需要其他品牌的货时也不会找到你。 现在的陈坤是进退维谷,停也停不下来。“只能这样子,我逐渐少接点单子,也就可以少收点球,逐渐把手里的库存放出去。”另一方面,陈坤表示,现在来看如果要改变目前这种市场状况,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新球的价格还要再降,更多的人选择新球来打,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似乎这还不太可能。 趋势:“到州市去” 尽管如此,和陈坤同样做二手高尔夫球的潘方银却没有那么悲观,他的信心源于云南的高尔夫热,球场建设如火如荼。“打球的人多了,这块市场的需求量肯定会增大。”对此,可以参考的是外省的发展经验。余老板讲述,以广东为例,买二手球的人非常少,个中缘由在于二手球价格的不断上涨和新球价格的不断下跌。“广东也曾有过二手球一统球场的时代,但是后来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好球也是越来越少,二手球的收购价水涨船高,一个普通二手球的收购价可能都要到三四块钱。”与此同时,新球的价格一直在降,余老板说她现在销售的各品牌高球,照三年前相比价格降幅超过20%,而老陈计算这十年间新球价格降了一半。 “结果就是新旧球价格差不了太多,这时候人们自然也就买新球了。”余老板解释,广东的就业选择空间较大,而做二手球还要负责清洗、包装等,体力和时间成本较高,价格卖不上去,做这行的人也就自然转型了。 还有一个因素在于技术。“买二手球的通常是新手,这样的人打场球要丢十个八个球,如果买新的Titleist的球,花费已经是一场球的下场费用了。”老陈叙述他生意兴隆的原因。但这也是外省二手球市场萎缩的原因之一。“那边高球的发展要久一些,技术上能比这边好很多,一场比赛丢的球可能也就是一两个,所以大家干脆买新球了。”每场比赛就只丢一两个球的余老板告诉记者,高水平的人对球的要求很高,即使七八成新的二手球也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虽然不认为球场越来越多是对自己二手球生意的利好,但跳出二手球的圈子,向来爱琢磨的陈坤倒也看到了另一条路:“西双版纳有几个球场刚建起来,那边有钱人多,球具销售应该会不错,我再考察考察,看看能不能去那边开个球具专卖店。” 记者 刘春菊 姚诚 (责任编辑: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