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界早就流传着一句英国谚语:“打高尔夫的孩子不会学坏。”究其原因,在于这项运动蕴含着很多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譬如乐观、从容、坚韧、诚信、独立等,因此国外许多家庭都选择让孩子从小接受高尔夫专业训练。 这就不难解释,高尔夫在中国发展不过20多年,但是越来越多的普罗大众开始狂热喜爱上这项运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高尔夫球学校、高尔夫夏令营火爆开营,更有以李宁运动员基金会为代表的高尔夫青少年教育基地陆续成立,呈现出一派形势大好的景象。 石昱婷 对家长而言,让孩子学打高尔夫,自然并不都是想将其培养成为职业运动员,而是想成就其有品位的生活态度;对孩子而言,高尔夫球运动本身所涵盖的文化内涵和需具备的独立精神等更显珍贵。 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曾经说:“高尔夫是一种很好的文化,学了高尔夫球后,学生的行为举止都变得优雅了”。事实上,从这项优雅、健康的绅士运动中,不仅可以学习如何玩,还可以学到做人的道理。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高尔夫球手,并不在乎你打了多少杆,而是在于个人对这项运动的尊重、理解和修养。因为这项运动,是以自我挑战为原则的。打得好,是自己得回来的;打得不好,是你自己的错误,与人无尤。每个球手无一例外,都必须遵守这个“规则”。 打高尔夫的孩子不会变坏。因为,高尔夫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文化。 “婷婷昱莉”姐妹花:独立自主 勇往直前 熟悉石昱婷的人,都知道这位惹人喜爱的小姑娘可谓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楷模,除了打高尔夫球,婷婷还喜欢画画、看书、听音乐。2010年4月中旬石昱婷初征希望赛上海站,获得第6的成绩,紧接而来的希望赛湖州站、益阳站石昱婷一步一个台阶,分别斩获季军和冠军。 每每参加比赛,石昱婷老早就会起床,梳洗完毕,乘第一趟班车赶到球场,开始在练习场的赛前准备。轮到自己开球时,沉稳的一击,伴着清脆的击球声,表情严肃、神情坚定地望向球飞出的方向,从石昱婷挥杆开球定格的身上,总能让人看到一种别样的“希望”。 在石昱婷眼里,高尔夫球运动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再就是培养了她文静、沉稳的性格。与石昱婷一样在球场上“玩”的妹妹石昱莉,年龄比姐姐小4岁。虽然两人是同月同日生,性格则是截然不同,妹妹童趣十足,活泼好动。相同的是,和姐姐一样独立自主,石昱莉在果岭上全神贯注看球线的表情,仿佛就是另一个石昱婷。 “现在婷婷白天上学,下课后练习三小时球,周日就彻底休息。莉莉还小,只有周末练三次球。孩子们生活得愉快,我们也就放心了。”说起这对球场上的姐妹花,妈妈笑得很欣慰。 不仅石昱婷姐妹如此,在希望赛上获得首冠的关天朗也是出了名的“少年老成”:面对挑战毫无惧色,获得成绩满怀感激;赛场上笑脸如花的张瑜珊,一直在用行动证明自己可以独自面对未来。“我完全可以保证这次行程安全。有朋友愿意和我一班飞机,有朋友愿意在青岛接机送我去球会,我可以自己住并保证好好休息。总让你们跟着我四处奔波做牛做马我心里不好受。这次是一次绝佳的机会让我去体验一下独立了。”微博上的一席话,不仅一语道出了高尔夫小球员坚忍、自强的一面,更将对父母从小培养的感恩之心尽显无疑。 李梓:海外练球技 练就一套生存技能 “我当初让她早早去学游泳、滑冰、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直到5年前练习高尔夫,都是想通过体育项目的训练,培养她的意志力,增添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她学会坚强,学会坚持。”每每谈及女儿这五年来从国内到国外,从澳洲到美国,学打高尔夫的经历,李梓的妈妈都会露出庆幸的笑容,欣慰于自己家女儿现在的表现。 “妈,我不在国内上大学,我想继续学高尔夫,我想到澳洲学高尔夫管理,一边上学一边打球。” “学高尔夫管理,好呀,妈妈支持。但你还是应该同时考国内的大学,两边都不耽误。你在国内考个一本没问题,以防万一嘛。” “没有万一!妈,如果你同意我到澳洲上学,我就必须放弃国内的高考。因为我必须要去补习英语,澳洲PGAIGI学院虽然同意录取我,但我的雅思成绩必须考过5.5分。” “你才高三,要考雅思谈何容易!如果考不过怎么办?” “只要我努力,就能考过。但我不能同时做两件事,这样,我会考不上国内的大学,也考不过雅思。” “你行吗?”我还是不放心。 “我不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女儿还是很坚决。 短短一个半月后,李梓第一次考试,就考了5.5分。“是她自己的选择。只要她要学,就能自己努力,就能勤奋,就能创造奇迹!”妈妈为李梓感到自豪。 除却自己规划未来、坚定自己的高球梦想,李梓一个人在国外,做得一手好饭,中式西式都行,还练就了一整套个人生存技能,多少让父母省点儿心。 在中国,与李梓一样远赴海外求学的球员数不胜数,希望赛参赛球员陈泽山川、三川静泽、朱维宇、运盈舟等人也是一样,小小年纪便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撑起了一片晴空。 (责任编辑: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