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沟通、交际、谈判……许多人认为去高尔夫球场的主要目的,无非就是谈生意,就跟请客吃饭没有太大区别。因此,如果把这种风气带入大学校园很不应该。 厦门大学高尔夫球协会会长刘田对此认为,从根本上来说,高尔夫球其实只是一个运动项目而已,至于其他方面只能算是它的附加效果。很多人可能是因为要谈生意才进入球场的,但到最后大部分人都会爱上高尔夫这项运动。 高校目前设置高尔夫课程主要分为两大类。厦门大学体育部傅亮老师介绍说,一类专业性质的,以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等为代表,有高尔夫这一门专业,专门培养高尔夫方面的专业人才,学历以本科为主;第二类就是体育选修课,主要是在综合性大学,如北大、厦大、武大等,只是一门体育选修课,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权。 “刚刚接触高尔夫课程时,很多同学都非常兴奋,但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每一节课都要不停挥杆,体力消耗大、时间又长,许多同学最后就逃课不再学了。”刘田介绍说,正因为如此,厦大的高尔夫球课开办以来,不少学生知难而退。 作为厦大软件学院2008级学生的刘田,在大一上学期就选修高尔夫球课了。对高尔夫运动满腔热情的他,在2009年底开始挽救“奄奄一息”的厦大高尔夫运动,着力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球队。 张健谈起自己接触高尔夫球的心得时,他说高尔夫运动可以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促进人不断思考,要想打好高尔夫不仅要平时的苦练,还要更多的是思考,不断进步,这也是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张健不希望高尔夫“培养精英”论误导大学生,称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才是关键。 “我个人认为,高尔夫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项目而已,高尔夫进入大学课堂,可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这项运动,享受到这项运动带来的健康与乐趣,就像以前的网球、跆拳道等一样,因为更多的人在接受它,同时学生也有这样的兴趣欢迎高尔夫课程的开设,并不希望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高尔夫,给高尔夫进入校园带上太多的功利色彩和附件内容,它仅仅是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厦门大学体育部傅亮如是说。 高尔夫的未来在于平民化 高尔夫运动是由一种“游戏”逐渐演变和发展起来的,厦门大学体育部傅亮老师表示,经过500多年的发展演变,高尔夫球已成为一项全球性的体育运动,与足球、网球运动并称为“世界三大运动”。 如今,国际奥委会已确定把高尔夫球纳入2016年奥运会比赛项目。高尔夫球进入奥运会,这使得这项运动回归体育本身,对于高尔夫球的发展意义重大。将来,高尔夫球的公众球场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学习高尔夫也将成为和打篮球、踢足球差不多的一项再正常不过的体育爱好。 高尔夫在中国被看做“贵族运动”是有一定原因的。傅亮老师分析称,比如,国内的高尔夫球场太少,供求出现矛盾。其次,国家对高尔夫球场征收的税收,没有按照5%的体育行业税,而是与娱乐业一样是23%,这造成了部分球场消费过高。 另外,高尔夫球场类型不健全,在美国有超过一半的球场属于公众球场,而国内的公众球场却寥寥无几。中国约500个高尔夫球场中,公众球场只占1.7%,公众球场和私人会所比例严重失调,这与国外公众球场多于私人会所的情况正好相反,大众的参与热情得不到满足。 厦门鹭岛女子高尔夫球队会长郑健称,在欧美许多国家,高尔夫是一项很普及的体育项目,其本质是平民化、大众化的运动,打高尔夫球是非常便宜的,十几美元够你打上一天时间了。 尽管我国高尔夫球运动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傅亮老师却认为,现状不容乐观,国内大部分高尔夫赛事,观众除了官员、组织人员和新闻媒体外,真正意义上的观众寥寥无几。这对于高尔夫的发展极为不利。 因此,高尔夫运动在中国未来的发展,面临着普及化与平民化的问题。只有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高尔夫运动才会有长足的发展。如果说精英化是必需的,那么大众化应该是必然。精英要在大众的基础上提高,大众化的同时必须考虑培养精英。任何体育项目,只有参与大众化了,其整体竞技水平才可能提高,才会出精英,然后在精英的指导下更好地普及、大众化。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厦门大学当初开设高尔夫球课程,并非是什么“培养精英”,而是让高尔夫普及化、平民化。 (责任编辑: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