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杆The Sand Wedge 顾名思义,砂杆应该是在砂坑里用来把球打出去的杆子,但是因为它的重量最重,球头上大部份的重量分布在底部,挥起来最沉稳,所以往往在球掉进杂草里或是困难地形上的时候,我们就非靠它来救命不可。我们应该称它为“重击杆”或是“观音杆”!它的有效距离在60码至8 0码之间。砂杆的倾角(Loft)一般都在54度至60度左右。 砂杆与切杆最大的不同点除了它的底部较厚重,打击面的倾角较大之外,就是一般人很难注意到的这个“擦地角”的角度要比切杆大许多。一支标准的砂杆底部几乎成为弧形,正正的立在平面上的时候,它的前缘(打击面的下方)很明显的离开地面。这样的设计是要让它在砂子里“滑”过去把球托起来而不会深铲进砂子里。但是“擦地角”太大的砂杆,也就是太“钝”的砂杆遇到了颗粒重而紧密的砂质就会砍不进去,而反弹起来打不到球。 砂杆的重击功能可以在一击之下喷起砂子,抛球出坑,演出漂亮的“爆炸球”,但是它太重了,不够锐利和灵敏。靠近果岭50码左右的地方处处埋伏,杀机重重,特别是遇到果岭小,坡度大的地形,一挥之下球要直蹦起来越过险障,咬住果岭。在这样的情况下,切杆的倾角又太小,打出去的球落地之后又要乱滚,难以控制,怎么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球手开始悄悄地在球袋里塞进一支密秘武器——第3支切杆(The Third Wedge)。世界高尔夫名将汤姆·凯特(Tom Kite)也是其中之一。
也要比砂杆轻巧,它的底部当然也要比现有的砂杆窄。在打击面下缘,“刃”的地方要打磨得光滑,带一些圆,这样在救球的时候不会卡在土里或草里。 这第3支切杆的“长相”一定要美!它要看起来很顺眼,很服贴,在艰难处境的时候能担起重任的样子。一支球杆设计得再巧妙,制造得再精细,如果看起来不顺眼,使用起来就不可能顺手。在高尔夫球场上,心理的因素对成败有决定性的影响。 有了理想而趁手的球杆,任务已经达成了一半,剩下的就只有练习了。自此之后不能再推脱责任,打不好短打,全都怪罪于杆子不对。 (责任编辑: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