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正式练功之前的第一要务是选择兵器。高尔夫是人与科技密切契合的运动,球袋里的13支杆子各有它的特殊功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此之谓也。在球场上凭着地形、地质、距离、球道的凶险等等因素,经过短短几秒钟的研判,我们就必须决定用某一支杆子来替我们达成任务,一个统帅在战场上用兵,企业主管用人,都要能确切的掌握住手上一兵一卒的特性,知道他们的能与不能。选错了杆子输球,选错了人,后果恐怕比输一场球要可怕得多。 一套杆子要“趁手”。它的设计和规格一定要适合使用者的球技和体能。合适而精准的球杆可以使你如虎添翼,同时也能弥补球技上的一些缺失。但是如果用到规格不合、设计错误的球杆,空有一身绝技也施展不出来。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舞起来天摇地动,鬼哭狼嚎,但是交到小白脸赵云的手里,抬都抬它不动,更别说起舞了。关于球杆的种种,在侯根长打“五绝招”的第一篇里有很详细的解说,这里主要的是深入的去了解短打的杆子和推杆。 前面提到每一支杆子都各有所长也有所短,再好的杆子用错了地方,不但不能发挥所长,反而暴露其短。一般人选球杆最重视“罗来巴”Driver,但是忘了从#5铁杆以下的短杆才是“得分杆”。如果你仔细的算一算自己的杆数,结论一定是吃亏在60码之内的短打上。
切杆与砂杆 图解1-1 切杆PITCHING CLUB 一套杆子里最短的两支就是切杆与砂杆,杆子越长,挥杆时划出来的圆弧越大,球头的破空速度也越快,所以球打得越远。换句话说,杆子越短,球就飞得越近。长杆子如1号木杆,2号、3号铁杆的球头打击面的角度(Loft)都很小,打出球时着球结实,弹道低,意思是要争取距离,希望这球滚得越远越好。越短的杆子打击面的倾角就越大,如此设计的意思是在近距离的果岭边缘上,球要像迫击炮弹一样以抛物线急速上升,垂直地掉下来咬住果岭,不要它乱滚。(图解1-1) 标准的切杆长度跟9号铁杆一样长,是35寸。由于很多人在用短杆的时候手习惯往下移,握着握把的中间,甚至握着更下方的“颈部”,这样的握法美国俗话叫它“勒脖子”(chock down),所以有些厂商近年来把切杆和砂杆都再切短了半寸,跟9号铁杆排在一起矮了一截。 短杆子最重要的功能是精准。好的杆子握在手上很扎实,很沉稳。一套杆子的“挥杆重量”(Swing Weight)用白话来说就是掂在手里的平衡感,每一支都应该是一模一样,但是切杆就应该明显的感觉出它比其他杆子要重得多,它应该比其他的杆子重两个至四个刻度(Point)。如果你的杆子是 D0的设计,那么,你的切杆应该是D2、D3或是D4。 切杆的打击面角度Loft从47度到54 度都有,各厂牌不一,标准的应该是50度。在靠近果岭100码之内的地方或是球掉进深草里,最可靠也最常用的就是切杆。 短杆子的灵魂——擦地角(Bounce) 因为擦地角的功能似乎不怎么显著,而一般的普罗对擦地角的观念也很模糊,对它们极少提及,所以我们几乎都忘了它的存在。事实上,对短打的杆子来说,擦地角的角度不但是决定一支杆子犀利度所在,往往一杆挥出去打到“地球”而打不到球,或是将小白球“腰斩”,追究起来,罪魁祸首就是这个被世人遗忘了的小角色在作怪。 Bounce——在大英辞典里的解释是“To collide and rebound elastically several times in succession”, 也就是“撞击之后连续地反弹回来”。看到这一句话,直接在脑际闪过的画面是用扁石片斜着用力丢出去,石头擦着湖面连续弹起来好多次的样子。“擦地角”Bounce Angle 就是下杆击球,在球头底部,打击面背面擦地而过的那个边缘的角度。(图解1-2)
切杆的触地角小,较“利” 它在硬地上的功能于弹道 图解1-2 切杆上的这个角度越小,这支杆子下杆越“锐利”。这个角度越大就显得越“钝”。切杆的“擦地角”就应该比砂杆要小,使用起来比砂杆敏锐。切杆的Bounce从0度到8度都有。度数小好呢还是度数大好?那要看看你经常打球的场地,球道是不是很干燥?光秃秃的?草地短?在这样的地方打球、用的切杆要“利”,擦地角要小(0度至3度)切起球来球头触地时不会从硬地上滑开,弹起来“腰斩”到球。相反的,在草厚、地软、潮湿的地方打球,你的切杆上的擦地角的角度就要大而钝,大约在7度至10度左右。这样的切杆才可以滑进草里把球打飞起来,而不会砍进土里。 (责任编辑: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