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高尔夫挥杆的标准的讨论非常热闹,从模型研究的角度看,每个模型都有自己的标准。好像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法,发音方式不同,但都是占用8K的带宽,目的是进行准确的信息的传递。都是经过上千年锤炼的有效方法。即便当下英语的使用频率相对其他语言更高,但是不存在好坏。 若说有统一的标准,那么只能在计算机的二进制层面的运算规则了,那显然不是现代人能够掌握的范畴。 若将标准的讨论定义在某个模型的范畴则相对容易一些,毕竟模型的定义限定了动力方式,握杆,站姿,甚至适用的人体结构(臂长,身高,肌肉力量等)。 此外,由于高尔夫各个杆的目的不同,挥杆方式自然也要进行调整,比如摆动模型的7铁做FADE可以通过握杆调整(因为基本握杆是强势,挥杆平面比较陡),而转动模型则通过杆头轨迹(基本握杆是弱势,挥杆平面比较平)。 定义模型本身就不简单,既要将明显的差异区分出来,有要允许适当调整。学过IT的都知道ITU与IEEE的标准之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虽然背后有厂家的商业利益,但是要说好坏还真是很难。毕竟都是一批工科博士智慧的产物。 回到高尔夫,无论如何,单靠感觉是无法完成模型的体系,必须有扎实的物理和人体运动理论基础做支撑。好比大量“民科”去解各种“数学猜想”空费时间一样,体育理论错误的代价可是球员受伤和体育生涯的断送啊! 在网络上信口开河虽然说者无责,但是科学却是严肃的,严谨的。毕竟不同于武当,少林的秘籍绝活,科学的体系是服务大众的,也是众人智慧的结晶,开放的心态的必须的。和则共赢,高尔夫教学的崇洋媚外的现状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再次感谢小郁等为大家提供资料,开拓眼界共同研究,探讨的朋友。 宗教与科学使用的语言,采用的方法,适用的人群都不同,我还不敢说谁对谁错,比如说如何教天才,感觉型球手打球才能不误人子弟?如何在比赛中忘记模型而融入感觉?等都是可以探讨的。 路还长,同志还要努力! 作者:科里奥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