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认真写一下这个主题拿去投稿,后来发现:
1、目前也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客观中立的综合评估标准;
2、自己在监理公司,总是免不了有一些个人的倾向。
所以还是拉杂着写写,望各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基本指标:
1、公司的整体素质、技术水平、项目经验、管理能力;--资质、注册资金、规模、业绩
2、咨询监理的管理体制和制度规范是否完备;--ISO、规范、作业手册
3、监理公司在相关项目有没有成功经验;--业务相关、技术相关
4、在本项目中投入的人员是否充分;--较难进行事前评估
1)监理工程师上岗前有没有经过足够的培训?
2)实际投入的人员数量与投标文件的差异程度?
所谓的“标准”都很容易表面化(写在投标书上的承诺都大同小异),具体挑选时还应注意几点: 1、不要迷信专家评标,尤其是招标文件对监理服务的评价指标不明确或是请来的“专家”不懂监理的时候;
2、不要迷信监理公司的资质,小项目也许更适合小公司来做;
2、邀请招标或竞争性谈判比公开招标更适合监理服务采购,建议对各家监理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并进行深入交流,考察监理公司的服务模式、服务理念是否与业主方一致:
1)监理公司的组织结构:软件监理和智能化监理有没有分开?
2)监理公司的主业是否咨询监理,还是其他的?(是否从集成公司转行的)
3)是否同时提供其他领域的监理服务(非信息化工程的)?
4)在建项目的数量与公司技术人员数量的比例
5)是否经常采取隐性分包的方式?
6)利润追逐型还是质量优先型?
7)公司内部对项目质量的控制方式?有没有QA人员?有没有引入一些CMMI、TQM的方法?
3、可采用固定费率,只评估技术分+商务分,甚至在资格预审入围的前三家采取抽签的模式也是合理的、高效的方式;
4、参考其他业主方的意见(有过项目监理经历的),尤其是兄弟单位技术主管的意见(当然也不能完全偏听偏信)
《监不易 理更难》-摘录其中的一个观点:
主持人:怎样来衡量IT 监理机构的能力?
曾逊:除了资质、人才、业绩之外,还有风格。第一条是IT 监理机构的资质;第二就是人才,监理方是否有足够的通过国家认定的监理工程师的数量;第三条就要看监理机构的背景和业绩。但是还有最关键一条,就是监理公司与人员的风格。这属于无形的东西,的确挺难判定,需要通过精心的挑选,恐怕没什么捷径可走。挑选IT 监理的难度也正在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