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山、理水是中国自然山水园的主要手法,更有“水为园林之魂”之说。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都非常重视。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水就成为我国园林游乐的内容,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几乎是“无园不水”。
在园林规划建设中,重视对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但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而且能够体现出真善美的风姿。在造景过程中,在水岸旁或点缀几棵大树,或种上球类植物及丛生植物等,在空间上、密度上,高低上合理布置,都能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不管是静态水景,或是动态水景,各类水体的植物配置都离不开用花木来创造意境。
水景植物分为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岸边植物及水边植物。无论面积大小的植物配置,与水边的距离一般应有远有近、有疏有密,切忌沿边线等距离种植,避免单调古板的行道树形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又需要造就浓密的“垂直绿障”,所以水景植物的配置应灵活多变。
植物群落的配置,要与水景的风格相协调,如“水边宜柳”是中国园林水旁植物配置的一种传统程式。杭州市环城绿带水旁植物的配置就是继承了这一传统。但是水旁植树也不局限于这一种形式。如三潭印月、曲院风荷的水池旁,都种植高耸向上的水杉、落羽松、水松等树木,也产生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水边植物配置之所以需要有疏有密,是为了在景观之处留出透景线,但是水边的透视景与园路的透视景有所不同,它的景并不限于一个亭子、一株树或一个山峰,而是一个景面。配置植物时,可选用高大乔木,如宽株距,用树冠来形成透景面。环城绿带中水边植物也可尝试种植高大乔木,打破单调的草坪铺设,丰富林冠线,形成各种夹景、框景、透景,美化园林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