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00的总体布局方案的草稿
![棠阁山高尔夫球场设计方案](/news/uploads/allimg/c150809/14391342223E50-G540.jpg)
1:1500分洞设计图纸
![棠阁山高尔夫球场设计方案](/news/uploads/allimg/c150809/143913422400520-S410.jpg)
把大致的球洞描出来后其实也要稍做修改的 不断地换算比例 力求把每个TEE的码数做准 定稿后,就开始加沙坑的设计和树木的排布 还有大概写一下设计说明
![棠阁山高尔夫球场设计方案](/news/uploads/allimg/c150809/143913422O1N0-9D95.jpg)
填色
![棠阁山高尔夫球场设计方案](/news/uploads/allimg/c150809/143913422U01Z-10Pb.jpg)
填一半的总图
![棠阁山高尔夫球场设计方案](/news/uploads/allimg/c150809/143913422Z2030-114538.jpg)
先是总体设计说明:
本次设计的棠阁山高尔夫球场(B场)为标准36杆洞的半场,每洞标准杆排序为4-5-4-3-4-5-4-3-4。设计的球洞均没有正东西走向,避免了在打球时由于阳光直射影响球手的发挥。介于所给的地形部分地区坡度较大,设计过程中,我在原本地形起伏的基础上,将相关坡度适当改缓(在球道分图中有标高体现),既增加了球洞的可打性,也保留了原始地貌给球洞带来的挑战性和趣味性。设计过程中,我保留了地形图上所有的池塘,并合理设计了两个需要过水的球道,这一方面提升了球洞的挑战性,另一方面可解决部分球洞的灌溉问题,同时也节约了球场的建造成本。
此次设计的B场,主要特色在于,球场不再以考验球手的的击球距离为重点——开球开得远就不一定能拿下某个球洞——而更注重球手击球的准确性和控制性,以及对落球区战略性的判断能力。比如3号洞、5号洞和7号洞在落球区的选择上要求球手有足够的胆识和策略;特色洞6号洞不仅要求球手心细地把握好落球点,也鼓励球手的冒险精神。
(注:本次设计总图比例为1:1500, 分图比例为1:2500。设计图中所用标高单位为米, 球道水平距离单位为码。)
![棠阁山高尔夫球场设计方案](/news/uploads/allimg/c150809/143913423006150-12a26.jpg)
1:2500的总体布局方案
![棠阁山高尔夫球场设计方案](/news/uploads/allimg/c150809/143913423960L0-13P64.jpg)
下来就是分洞设计图纸(1:1500),包含彩色表现图和球路/障碍分析图
一号洞: 作为开杆洞,此洞的难度并不高——沙坑小、球道宽、落球区大,目的是为了让球手尽快适应下场。但唯一要求球手注意的是紧挨球道后边的水障碍区,它与球道间没有沙坑或树木的间隔,第一杆打短打偏的话,很有可能就是当头一棒!
![棠阁山高尔夫球场设计方案](/news/uploads/allimg/c150809/143913423006150-12a26.jpg)
![棠阁山高尔夫球场设计方案](/news/uploads/allimg/c150809/1439134240O0F-146262.jpg)
二号洞:
这个5杆洞虽看起来中规中矩,然而对打黑Tee的选手来说却是有挑战性的洞。黑Tee如按常规路线击球,总距离是523码;如果球手采取战略型的打法,击球距离可以大大缩短至443码,更有抓鸟的可能性,但被沙坑包围着的果岭对黑Tee球手第二杆的精准性提出了较高要求。
![棠阁山高尔夫球场设计方案](/news/uploads/allimg/c150809/14391342412C40-151364.jpg)
![棠阁山高尔夫球场设计方案](/news/uploads/allimg/c150809/1439134241UF-1D346.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