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场改造,对于高尔夫而言,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原因当然是多样的。 首先是球场设施、功能和草坪的退化、老化。球场如人,“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一个客观规律,老了,旧了,总是要退出历史舞台的,哪怕它曾经风光无限,魅力四射。因此,无论是会所装修,喷灌设施还是草坪,到了一定的服务年限,就要更新换代,推倒重建。 其次是球杆和高尔夫球制造技术的进步,由于球手依靠球具能够击出更远的距离,导致曾经的球道距离相形之下变短了,球道的长度和难度都难以适应当今赛事的需要,缺乏挑战和刺激。因此,把球道加长、增加必要的难度便成了球场改造的当务之急。 第三则是竞争的需要,许多新球场脱颖而出,不仅建造水平一流,而且许多都出自名家之手,迅速在市场上赢得声誉,这就迫使一些老球场,哪怕是声名显赫,也不得不另起炉灶,打造新的品牌和形象,从而稳住行业翘楚的地位。 正是基于以上的因素,当今世界高坛,对旧有球场进行改造便形成了一股潮流。具有悠久历史的老球场自不待言。例如举行过15次英国公开赛的苏格兰MUIRFIELD球场,例如被称为高尔夫圣地的圣安德鲁斯“OLD COURSE”(老球场),例如声名显赫的奥古斯塔、圆石滩,因为建造的历史久远,都曾经几经重建和改造。 新球场的改造也层出不穷。例如当今中国大陆,虽然高尔夫运动发展至今尚不足30年,但球场改造也已列入了不少球会的议事日程,有的甚至因为某个重大赛事的需要或者业主的更替、环境的改变,几年光阴,球场便推倒重建。 当然,新球场改造的案例,更多的是为了迎接更激烈的高尔夫市场挑战,迎合更高的球场品质标准而选择的主动出击。 云南昆明乡村高尔夫球会的重建改造,正是基于这样的市场考虑。 近年来,随着云南休闲度假旅游战略的全面实施,众多大牌投资商进入云南市场,云南的高尔夫产业在这一背景下也得到了强力发酵和持续催生,据不完全统计,在未来的两三年内,昆明周边的球场将从目前的8个球场迅速增加到20余个,这对于1995年建成开放的云南第一家球会的昆明乡村高尔夫而言,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于是,乡村球会的业主在两年前对球场开始了脱胎换骨的重建改造。2012年11月,重建改造的18洞新球场已经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全面开放营业。 从我们这些“老顾客”试打的感觉和感受来看,总体而言,球场的改造显然是成功的。 乡村高尔夫原有的设计出自澳洲设计师LES WATTS之手,虽有不少出彩之处,体现一种野性、自然的特色。但仍有一些不尽人意、遭人诟病的地方,主要是设计过于逼仄,不够大气开阔,而且有不少盲洞,尤其是一些的“狗腿洞”,距离短,且看不见果岭,不仅让球手选杆进退失据,还带来一些安全隐患。 现有的设计中,改掉了许多类似的弊端,球道整体的感觉显得大气了许多。例如,1#洞的水塘障碍就较之前开阔大气,离蓝TEE 240码的开球距离也较之前的200码更为合理。原2#、3#洞地块让位于练习场,变成一个3杆洞,不仅增加了球场的安全系数(练习球不至于飞到球道来),也使得球道不至于逼仄和拥挤。 原有的5#三杆洞改建,尤其令人称道。一个平庸的、毫无特色的球洞,因为水域的扩充、岛果岭的设计,使之成为全场的一个亮点、兴奋点,颇有一点“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来之笔。 值得称道的还有前9的园林景观设计,尤其是4#、5#、6#一带的环境处理,野性中透出一种精致,自然中又让人感觉到一种设计的美,浑然天成,美轮美奂,堪称精品。 为了追求特色,或者说形成一种震撼效果,乡村高尔夫在改造球场时,有意在某些方面做了夸张。例如前9洞的沙坑做得巨大,大体量的白晃晃的沙坑随处可见,无疑是一道景观;而后9洞的果岭面积也是令人难忘,比通常的果岭几乎大了一倍,而且起伏无常,望而生畏,这也让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只是这种特色见仁见智。因为巨大的沙坑和巨大的果岭不仅带来建造成本的增加,而且带来后期维护和运作管理的难度。 或许,设计者和决策者追求的就是这种不同凡响,而不同凡响带来的自然是对球场的深刻印象,随之而来的则是客人的流连忘返。 或许,设计的两重性蕴含的辩证法也就在这里! 作者:湖人铁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