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忠明博士同陈川源先生探讨高尔夫球场设计 我们犯错误的原因,经常并非因为不够聪明,而是不够专业。 让我们看一个讨论高尔夫球场选址的个案吧―― 一条美丽的溪流从基地中欢快地穿过,溪流的左边是一块相对平坦的丘陵和林地,右边是较高的山坡。根据这个可能的开发计划,二年后这里要建成一个美丽的高尔夫球场。 甚至连最马虎的观察者,也能很快发现这个地方的特征:溪流右边的林相明显比左边要好看,左边的桉树林整齐排列成行列式,如操练的步兵,令人失望地单调乏味;而右边的山坡地植被丰富,在近溪流的河床边呈现出勃勃生机,多样性明显。 显然,是那条溪流让整个山林活起来了,具有了旅游地的丰富和生动。因此,人们认为,要在这个地方建高尔夫球场,最好在溪流边,要远离那片令人生厌的桉树林。如果沿着小溪一直向下,把整条溪流包容在球场中,那该是一个多么美丽而尊贵的球场…… 想出这么好的主意,当然需要聪明的推理和对景观的把握。但遗憾的是,有人敢站出来说,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个人就是马来西亚的高尔夫球场设计师陈川源先生。 他1981年开始做球场设计,近年在中国已设计了多个球场。他既经历了中国高尔夫球场的飞速发展时期,也经历了目前高尔夫球场建设在中国的调整阶段。我想他不可避免地一直在思考,中国式的高尔夫球场到底应该如何建? 他对这块基地提供了如下看法: 你们说得很对,这块地上最美的是那条溪流,那是这个地方的灵魂。正因为如此,高尔夫球场决不能独占这个稀缺资源,球场没有那么重要。要知道,高尔夫球场应该甘心做地域发展的配角,要尽量地把最好的地让给旅游目的地的其它项目,如别墅、酒店等。 把那些桉树林和不太好利用的荒地留给我们处理吧,高尔夫球场是来为整个地块提升价值的,不能太霸道,太喧宾夺主。当然,如果我们的球场如果能有一、二个洞临近溪流,利用溪流的美景,我已经特别高兴,特别满足。我们可以把那片桉树林改造成美丽的球场,这就整体提升了这块地的价值。 高尔夫球场并不是封闭的上流社会的乐园,而应该成为公众共享的场所。因此,球场设计要坚持共享原则,它是打球者的场所,也是居住者和旅游者的景观。球场要同其它对这块土地拥有权利的人共同分享资源,它的设计要考虑更多经过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欣赏它的美,从而被这种老少咸宜的运动潜移默化。 要尽量保护那些自然的植物、树林,尽量保持当地特征和丛林气息,我把它称为自然主义的设计。球场从本质上说,不存在什么中国风格,只要能保留自然的环境,本身一定可以设计成一种美的风格。 曾经有一位业主要把球场建在一个很漂亮的山头上,我极力说服了他。试想山上建一个球场,山坡上全是建筑,一切都人工化了,自然消失了,山林不是丧失了基本的特征吗?自然才是永恒的,人类的手不要去破坏这成千上万年形成的特征和趣味。 所以球场不仅是来耗费土地资源的,它更应该是来创造价值的。美国的球场往往球道做得非常宽,我常想,这不适合于土地非常紧张的中国。因此,在中国设计球场,我们要节约用地,要为业主创造环境价值。 这需要有一种整体观,如果占尽了土地的最好资源和景观,我们会很不安;如果为了节约土石方工程量,破坏了整体区域的使用,同样也不可取。我们的任务是希望业主花一元钱能创造价值千元的效益,这才是设计师的专业眼光和追求。 如此,我把陈先生的高尔夫球场设计的“中国原则”总结为: 一、 高尔夫球场要甘当区域发展的配角。即配角原则; 二、球场要学会让更多的人共享。即共享原则; 三、球场要自然至上,把运动的精神体现在对自然的深度发掘上。即自然原则; 四、球场要为整体区域发展创造环境价值。即价值原则。 中国高球运动仅仅走过了20年的历程,应该承认,我们的许多决策者聪明、自信,但要命的是缺乏世界视野和谦逊的态度。我们还要向这个世界的能人们学习更多的东西,更大范围地进行“思想采购”。 同样可以预料,如果中国政府目前对高球政策的调整,不能在用地选址及设计思路上正确引导,形成更适合中国国情的指导性理论,只是一味指摘高尔夫为贵族运动、奢侈消费,那么,这种调整政策,就会面临继房价调整政策以后的另一次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