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过去教高尔夫球一向采取大众化收费,不管对方是什么来头,大官员、大老板、大明星、律师、医师、职员、家庭主妇,完全一视同仁,一律一小时一千元新台币。 一天,一个身价上亿的科技新贵来跟我学球,我先花了二十分鐘讲解整套课程大概的内容,他随即问我:「学费怎么算?」 「一堂课一小时一千元。」 「总共要上几次?」 「一般人上个十次就差不多了!」 谁知,他马上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喔?我觉得只上十次课太少,我恐怕还没办法全部学会,你们有没有开更贵的班,可以保证我学得更好?」 怎么,便宜无好货?「如果你觉得自己学得不够,想上二十堂课也可以,但我们没有开特殊保证班。」我虽然对眼前这个傢伙「质疑我的专业教学能力」感到有点不悦,但仍耐着性子像他解释。 「二十堂课还是太少,我真的不在乎多付些钱,但你一定要把我教好。」他仍不死心,似乎想尽办法「利诱」我,非要我教他一些独门绝活不可。 讨价还价半天,最后,我们双方是以「叁十堂课、一堂课一千五百元」成交。说实在话,这和我原先订出「十堂课、一次收费一千元」的教学内容几乎大同小异,但他认为我彷彿是为他量身定做了一套课程,充分体恤他身价上亿的尊贵,因而觉得十分满意。 凭良心说,虽然收了他比较贵的学费,但我心裡并没有过意不去,反而觉得有趣,本来嘛,这是自由经济社会,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只不过双方符合彼此的需求罢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对方花了更多的钱跟我学球,但我并没有因为「多赚」而高兴,我认为这简直是在浪费时间。事实上,当他上完第一次课之后,我发现他已经可以把球打到想去的方向,我教他六、七种挥杆动作,他都能做得出来,我认为他顶多再上五次课,就能上场打完十八洞。对于剩下的二十九堂课,我开始感到苦恼:我该如何把它撑完? 这几年,由上门求教的学生太多,我改变收费方式,提高收费,以价制量,但我还是很苦恼,因为学生仍多得教不完。 学生们或许认为,贵的教练比较好,不只在我这个行业,市场上普遍迷信「贵的就是好」。然而,贵的一定比较好吗?未必,相信我,便宜也有好东西,只看你识不识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