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具商城  高尔夫论坛  高尔夫百科  男士球具  女士球具  左手球具  儿童球具

高尔夫新闻资讯-中国高尔夫业内最好、最专业的高尔夫球具(球杆)信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赛事 > 青少年赛事 >

青少年高尔夫流行“家庭模式”培养机制

时间:2014-07-17 18:29来源:京城高尔夫新闻编辑部 作者:bonnie2010 点击:
京城高尔夫,是为高尔夫人群提供全面专业服务的权威高尔夫门户网站。的高尔夫球场资讯,会籍球卡,高球教练,新闻赛事等都是直接高效地满足高端消费人群-高尔夫球友的需要

青少年高尔夫流行“家庭模式”培养机制

2011-2-25 08:49

  圈中有这样一个说法,一名球手的背后,十之八九有一位爱好高尔夫的父(母)亲。如果说苏东、胡牧、韩韧等新秀是中国内地第三代球手的代表,那么苏宝成、胡建松、韩听涛等就是第一代“高尔夫父亲”。在这个群体中,名声在外的还有叶剑峰和父亲叶日领、封悦和父亲封德林、冯思敏和父亲冯立光……他们有个共同特点,走的都是国际流行的以家庭投资为主的高尔夫之路。

  “家庭培养有利有弊,家庭有经济实力聘请好的教练,或者拥有会籍,可以给孩子创造打球的条件,但是这样的训练缺乏和同龄青少年选手的比较,很难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所以水平提高缓慢,而团体性训练却有不一样的优势。”冯雄深有体会,因为他自己也是“高尔夫父亲”,女儿冯珊珊是第一个获取美巡赛全卡的中国内地姑娘。

  云南省高协官员汤小明则认为,家庭模式可以突出重点,孩子成才的可能性较大,但如果大家对选才率和普及率没有更多关注的话,那基础就不一定稳定。“父母的意志对孩子影响太大,有些并不能很好地去帮助孩子。”

  近年来,“家庭模式”下的新星不少已经名扬海外。2001年,年仅5岁的深圳小女孩封悦高价同“老虎”伍兹在观澜湖一起打了两洞球。如今,她已经是美国青少年业余排名第一的选手;和封悦同龄的北京女孩冯思敏已经获得两项美国青少年赛冠军……

  小球手多出身富裕家庭

  3年30万的花费,显然不是一般“打工的”所能承受的。在已经成名的小选手中,“富二代”比比皆是:为了让女儿和老虎一起打两个洞,封德林豪掷3万美元;同样为了女儿,冯立光将全家搬到了奥兰多,自己还在美国开了家公司;为了儿子,苏宝成和叶日领都在加拿大安了家……

  虽然每个孩子接触高尔夫的契机各不相同,但基本上离不开两个条件:要么家境殷实,要么有人引路。一项调查足以说明中国高尔夫家庭的经济实力:在18岁以下的青少年球手中,有四成左右拥有球会会籍,而全国18洞球会的个人会籍均价为32.5万元人民币。

  “我爸妈以前完全不懂高尔夫,我打球是因为我表姐,”长得虎头虎脑的广州少年谢少钧个子不高,看不出他已经有12岁,“在我三岁的时候,表姐已经开始打球了,是她让我了解了这项运动,后来我开始喜欢上了,9岁的时候就跟我妈提出要学高尔夫。”小谢说的表姐,就是大名鼎鼎的黎佳韵。

  参加过全国青少年赛的小谢认为,高尔夫最大的好处是一个人也可以练习,而不像其他运动一定要约伴,“但是会导致学习时间比较紧迫,我每天做作业都要做到很晚。”小谢说,学球多少会给家里带来经济负担,毕竟它是花钱比较多的运动,“三年大概花了30多万吧,一年换一套杆,一套3万,加上请教练和参赛的机票住宿等等,差不多一年要花10万。我妈妈说教练一定要请最好的,现在我的教练是观澜湖辛迪瑞高尔夫学院的外国教练,教一小时3000元,所以我每周都要去深圳,爸妈也想带我出国学球。”

  虽然谢少钧说“爸妈都是打工的”,但3年30万的花费,显然不是一般“打工的”所能承受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没有“条件”的成功案例便成为圈中佳话。穷孩子刘宇翔的故事早已经在圈中流传,已经是国家队队员的他来自大连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退伍军人,母亲是工厂工人。

  当然也有觉得玩高尔夫其实也不是很花钱的,比如郭先生。他说:“儿童的球杆两三千块一套,我儿子这两年换了两套,算起来球杆一共一万块,加上请教练,这三年也就三四万,社会上说这是贵族运动,我倒不这么看。但是打高尔夫,家庭起码得温饱无忧,要有闲钱,如果还要买房买车,那这钱投在高尔夫上就没必要了,不如让孩子去练跑步踢球之类的运动。”

  学高尔夫的小球手 多不以职业球手为未来目标?

  如果中国真有3万青少年参与高尔夫运动,那正好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高尔夫的成名之难。目前小有名气的小选手,全国也只是两位数。“这批青少年和奥运会有没有关系,很难说,这要看他们转为职业后的排名,至少要超越现在的梁文冲和吴阿顺等顶尖球手,他们才有机会。”冯雄回避了他的女儿,要进军奥运会,女选手至少得超越冯珊珊。

  然而,对于这样一座金字塔,家长们的心态多数却是平和的。

  和谢少钧的父母一样,郭先生也没有给儿子郭雨枫设定什么目标,他甚至没要求小郭一定要走职业道路,“这要看他的天赋和兴趣,他是否热爱这项运动现在还不好说,孩子现在还是带着比较好玩的心态来打球,下场打好玩,他就很高兴,去练习场就不乐意了,因为练习场枯燥嘛。如果他继续保持对高尔夫的兴趣,那么我有可能等他初中毕业后,送他去美国的高尔夫学院学习。”

  “出路?我觉得这不是问题。现在不像过去,打乒乓球就一定要打上国家队,”郭先生说,“打高尔夫成名太难,家长们应该有这样的心理准备。现在这些青少年选手,家庭都比较富裕,今后要靠高尔夫来谋生的我看几乎没有,中国只有球场的球童才以高尔夫为生。我身边很多朋友也在带孩子学球,我没有听说谁是把这个当作投资的,一定要孩子打出名堂来给家里挣钱。我觉得主要还是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或者现实一点说,也是给孩子提供一种谋生的技能,比如孩子长大了,没有成为业余或职业的高手,但如果他去某家企业应聘,球打得好的话,对他的求职也是一种帮助。”

  全运会成高尔夫举国体制催化剂

  目前,部分省市青少年高尔夫运动向“举国体制”的靠拢,与其说是借了高尔夫入奥的东风,不如说是搭了全运会的顺风车。2013年,高尔夫将成为第十二届全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准专业队招收占相当大比例的青少年选手就是为全运会储备人才。

  虽然自己有经济能力培养儿子学球,但提起目前的青少年高尔夫培养体制,郭先生还是不住地摇头,“现在的模式很不成熟,中国是举国体制搞体育,高尔夫入奥了,应该把这项群众性的运动提高到集体意志和国家意志,但现在国家的宏观政策还是比较反对搞高尔夫的,比如限制建球场、球具属于奢侈品要征高税等等,这对高尔夫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但我相信随着高尔夫的普及推广,国家会意识到这一点。”

  据香港高尔夫传媒协会的刘先生介绍,在香港,青少年选手的培养主要是政府出钱,通过高协来培训,小选手的家庭几乎不用花钱,他们可以在高协指定的球会免费训练,出境参赛也是由高协埋单。而民间培养反而非常少,只有个别家长自费培养。

  有专家则认为,理想的模式应该是先寻找人才,再重点培养,“省高协专门调研了青少年高尔夫的现状,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不论家庭训练还是团队训练,我们都要提倡。我们提出两大体系的建设:一是训练体系,通过平时的集训、夏令营等去发掘人才;二是竞赛体系,目前的青少年比赛只是集中在寒暑假,以后要使比赛贯穿全年,通过比赛去发现人才,让家长们也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行不行。至于费用,我认为政府和家庭要共同承担,一旦发现了人才,那就可以进入国家系统了,由省市专业队来培养,这是举国体制和个人的结合。说白了,如果找不到重点,那有钱也不知道怎么花。

  另一方面,部分省市青少年高尔夫运动向“举国体制”的靠拢,与其说是借了高尔夫入奥的东风,不如说是搭了全运会的顺风车。2013年,高尔夫将成为第十二届全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准专业队招收占相当大比例的青少年选手就是为全运会储备人才。为实现“一金20分”的全运会目标,广东省正在组建专业队,并得到了梁文冲、冯珊珊等广东优秀职业球手的支持。汤小明告诉记者,为了备战全运会,云南省体育局和省高协共同成立了一支5男5女的专业队,“家长会都已经开过了。”(记者 顾晨白) (责任编辑:管理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