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高尔夫网】杆身业界有个特点,没有标准。抛开复杂的杆身特性不说,仅仅一个杆身硬度标识,就千差万别。A厂家的S硬度很可能是B厂家的R,也有可能是C厂家的X。这令工房技师非常头疼,因此,诞生了另外一个标准,也是唯一目前被大家接受的标准——杆身震动频率。单位为CPM(Cycle Per Minute)。简单的来说,CPM值越高,杆身越硬,CPM值越低,杆身越软。CPM只是一个纯粹的数值,并不映射相应的硬度字母标识如R,S,X等。但现在也有一些独立杆身厂家将R,S,X等字母对应到不同的CPM,也开始逐渐被球杆定制业界所接受,但这个标准和球杆厂商的标准依然完全不同。 很早以前,业界传言软杆身打的远,由此引发了一场暗战。球杆厂商开始将杆身越做越软,甚至有些厂商将以前的R直接标上了S。由于软杆身的感觉更容易被人接受,所以这一招很奏效,以至于直到今天,我们所能购买到的产品尽管杆身上印了一个大大的S,对于挥杆速度超过100MPH的人而言,也依然软的像挥鞭子。这对于短打者是好事,但对于长打者而言,这无疑令他们丧失了开球的乐趣。更何况越软的杆身还会加大散射率,对于挥杆速度较快的人而言,更加大了他们的痛苦。不要以为挥杆速度慢的人就会得到什么好处,原厂杆身的品质甚至都不能为挥杆速度较慢的人带来什么优势。
通常来说,杆身顶端越硬,作为补偿,它的底部就会越软,反之亦然。大部分杆身制造者对于一款杆身的各个部位的不同特点,却只使用简单一张表格,原因很可能是他们并未尽责去调查测试,去找出真正属于这支杆身的额定指标。这几乎是很普遍的,因此才会有如此多球员以为选对了杆身,而在球场上却仍然没有任何新的建树。 我们该如何看待CPM值
cpm 是有关高尔夫球杆杆身硬度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主要用于同类相似杆身之间的参数对比。例如,我有一套Dynamic Gold S300 铁杆杆身—我就可以通过测量它们各自的CPM值来对比它们的杆身软硬度。 相反,如果你想要比较两支并不相似的杆身,而却只依赖CPM值,你就很难得到正确的结论了。当今的杆身所采用的技术种类繁多,并且击球时所产生的形变也各有不同,甚至超出了机器所能测量的范围。因此如果只是一味地相信所谓的测量数据和官方给出的杆身软硬度的话,你很可能会更加困惑(除非厂家们真正在各种特定情况都认真精密地测量过)。
这就是有关杆身制造最容易被误解的部分。人们总是幻想能有一台最牛逼的机器,能够100%准确测量并告诉我们杆身的硬度,然后我们就硬把现今存在的杆身振频分析仪当做是这么一款完美的机器。 我的建议是,球友们可以自己多试几款不同的铁杆杆身,知道你找到“感觉”最棒的。如果你脑海里还是有一个烦人的框架,认为“我就是只适合打R杆身”的话,那么你很可能在往后的日子里不断与真正靠谱的杆身擦肩而过。 (责任编辑: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