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太阳不再那么毒辣,高球场上又开始活跃起来。业余巡回赛一站接一站,并且屡创纪录。 前不久举办的某业余高尔夫比赛中,年龄最大的选手有80多岁高龄。某汽车品牌赞助的比赛中,最小的选手还在念初中。参赛者多,年龄跨度大,是近年高球比赛中的新趋势。可见,高球在我国发展了20年后,已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庞大的业余队伍中,职业选手屈指可数。 职业球手不到100人 据中高协的官员介绍,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共有高尔夫球场200多个,十万多名会员分布在各行各业。他们大都是高尔夫球俱乐部的注册会员,其中还有不少境外人士。 事实上,国内的高球爱好者远不止这些,因为很多喜欢打球的人不一定在俱乐部里注册。据估算,这部分的人群应该在20至40万人。 与之形成悬殊对比的是,我国的职业球手数,男女相加不到100人。 理论上说,一个较为普及,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项目,应该是“高手辈出”,比如我国的乒乓球运动,或者美国的NBA(职业篮球)和NFL(职业冰球)。为什么有如此庞大的高球群体,从中走出的职业选手却少得可怜呢? 官员解释的原因是,“我们的职业标准还比较严格,门槛设置高。” 我国的业余高尔夫球比赛每年会有上百场,多为球场自己组织,或找品牌赞助商赞助等。中国高尔夫球协会每年组织的全国业余锦标赛、全国青少年业余选手锦标赛等高规模高级别的正规比赛大约10场左右,而职业选手赛事一年在20场左右。 品牌赞助商在找球员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品牌赞助商出于战略考虑也在找球员,只要他们认为球员有发展天赋,他们就会投资,这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一种比较好的趋势。 据了解,我国的业余选手主要有两大部分。一类是初学者,即一般爱好者。这些人中有的为今后能走上职业道路,而专门请教练进行正规训练。大多数则单纯以健身娱乐为主,且年龄跨度较大,从事的行业也多种多样。第二类是业余爱好者里的好手。这类球手分为两种:一种是不但经过正规训练,而且至少有一两年的球龄,参加过不同类别的比赛并获得了许多奖项;还一种是纯自娱自乐型的高球好手,他们更多的是找球友玩球,并往往在业余比赛中有很好的名次,如“一杆进洞奖”等。 精力、财力、技术的多重考验 在我国,针对职业球手设有专门的职业球员委员会,每年的2月、3月都要进行职业球员的专业技术考试和规则考试。专业考试要求打18洞比赛,共4轮,男子的成绩要达到平均74杆,女子则要求平均76杆,通过者方能成为职业球手,并得到一张中国职业球员卡。 以前要想拿到这张卡,纯粹是“一锤子买卖”,系一次性终身注册。不过,根据中国高尔夫球的发展现状,中高协正在考虑进行改革。职业球员在获得资格达到一定年限后,应该再次进行资格审查,以提高职业群体的质量。 从业余到职业,是质的飞跃,更是量的积累。一名已经获取职业资格的球手这样描述他“蜕变”的心情,“这个过程相当艰难,有时候真有点在隧道里,黑得看不到头的感觉”。 因为大环境的特殊,造就了高球运动“贵”的特性。一些经济条件不太富裕、但又十分钟爱高球的球手,他们往往是在球场工作,边打工边打球,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对他们,球场往往也很支持。因为雇员一旦成了职业球员,球场也能跟着沾光,所以一般球场都会为他们提供方便。如果自费学球的话,一般一年学费在5万元左右。若下场练习时间长,频率高,还不止这个价。 现有的人才资源需要挖掘 高尔夫在我国有20年的成长历史,也不可避免地患上“营养不良”症。球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城市,内陆地区和西部都还较少,比如西安只有两个球场,新疆和内蒙古也只有两个,贵 对此,业内有识人士认为,在目前已有的,发展比较好的地区中,加速业余到职业的过程,挖掘现有的人才资源是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