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元时代 “一边捆着草,一边饿着牛”,这句话用来形容这个时代非常恰当。 所谓“一边捆着草,一边饿着牛”事实上就是一种二元化的现象,它会导致资源分配的严重失衡,形成畸形的供求关系,并最终造成价格的失控——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从宏观来看,2007年郎咸平教授就指出,中国的产业经济存在一头过热一头过冷的二元化现象,猪肉暴涨而无人养猪,是因为无利可图的生产企业将发展资金转向股市和楼市,吹爆了一个天大的泡沫——2009年,中央银行和国企、央企同心协力将中国的楼市和股市再次推上了2007年的高位,面粉贵过面包,而这一次在资源争夺中居于下风的大多是民营企业。 二元化现象不仅造成市场错乱,还会带来社会分裂,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股市和楼市上。有房与无房这两个标签,将我们身边的人自然分成了两个党派阵营,进行着房价涨还是跌的争执;坚挺向上的房价泡沫如同一个神话不断粉碎看空者的信心,每一天都有人从无房者变成有房者,掉过头来鼓吹涨价——让我想起那些平常过马路小心翼翼的人,一旦坐上驾驶位就变成了汽车优先政策的拥护者,甚至漠视行人的马路杀手。 2、刚性需求 “刚需所以涨价”,我头一次愣没听懂是什么意思,还以为是肝虚呢。 刚性需求是被那些看涨者引用最多的一个学术名词。据说中国要有50年的城市化快速发展期,至少8亿农民要进城生活的刚性需求摆在那里,城市的房子是永远不够的,长期看涨。这一论点还不足以忽悠我这个学城市规划的人——大学时我们就学过房地产价格和供需的长期波动性原理——让农民住得起房不是开发商的打算,他们是想让白领都住不起房。 后来海外热钱说、通胀预期论相应出台,弄得我也开始动摇,生怕成为被通胀宰割的傻瓜。于是乎我这样有一套50平米小房租出去又租了一套80平米中房,小日子活得挺滋润的人也开始焦躁,四处筹来了钱,怀着跌了就自住,见涨就投机的心理,我也加入滚滚的“看房”大军,成为所谓刚性需求的佐证者之一。 直到有一天我被中介弱智的推销惹烦了,被卖家不断反价的嘴脸气得爆发之后,才冷静下来想一想,我是因为刚性需求买房吗?我非要买房不能继续租房吗?回头一问才发现如今没有买房换房的朋友都在观望了,而如今坐在火炉上的却是那些超前消费买房为奴的朋友,特别是在高价位接盘的人最为歇斯底里,整天跟中介打电话希望找到接下一棒的傻瓜。 房价上涨,究竟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刚性需求上呢? 又或许那所谓的刚性需求,是要着落在他们身上吧? 3、富余需求 在经济学的词典里,刚性需求的反义词通常是弹性需求,这个词的发明非常有创意,也特别直观很好理解,有弹性的,可有可无的,无关痛痒的需求嘛。那么按供需关系的原理来说,弹性需求的价格应该比刚性需求低才对,那我们需要买房但不一定要买别墅,为什么别墅比洋房贵?“刚性—弹性”需求理论显然解释不通,因为需求因人而异,同样的需求在有些人身上是刚性,有些则不是;何况需求还要分为有效和无效两种情况,有需求但是买不起,何以被称为实际需求? 在中国这个二元化的社会,“一边捆着草,一边饿着牛”,有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所有基本需求都没有得到满足,什么需求都是刚性需求;有的人生活在温饱和小康水平,基本需求还没有完全得到满足,还存在少量的刚性需求(就像我这样的);对于富人而言,他们已经满足了所有的基本需求,那他们是不是从此就没有任何需求了呢? 其实富人仍然有巨大的需求。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此外他还认为人也有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相对于穷人和中产阶层,富人也有与日俱增、不断提升,并难以满足的更高层次需求,由于这类需求以富人为主,往往也只有富人可以支付和实现,所以我把它叫做富余需求。 2001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中国大陆100首富榜,入选的100位超级富豪,平均年龄为45岁,40岁以上的男人有64位。最年轻的30岁,最年长的71岁。他们中有6人是留学归国创业的,66人具有大学以上的学历。福布斯统计在中国只是揭开了富人阶层的冰山一角,还有更多隐形富豪,埋藏在水下,其数量和拥有的财富总量更为惊人。 今天中国的富人大多都觉醒了,开始知道“要钱为人服务,不要人为钱打工”,懂得消费懂得享受才更会赚钱;当然他们的消费和享受方式各不一样,有的喜欢买名车买别墅,有的喜欢游艇出海,有的喜欢到国外豪赌,也有一部分人以仗财欺人为乐,生活奢靡淫乱,享受一种堕落颓废的生活方式。 4、高尚运动 长期以来社会大众对于富人阶层,以及富人不健康的消费享受方式,往往采取一种“仇富”的态度。富人的需求也在逐渐向高尚化,健康化转变,也与国际的高端休闲生活方式接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高尔夫运动。 在国外高尔夫也曾经是一种比较奢侈的贵族运动,后来随着高尔夫运动的全球化发展,既出现了专业化的国际高尔夫赛事组织PGA和一系列高尔夫赞助商群体,也实现了高尔夫的普及化。在美国加州、在澳洲昆士兰、在韩国和日本,高尔夫球场已经随处都是,高尔夫运动已经走入中产阶层和大众家中,也不乏因为进入高尔夫产业而功成名就的穷人明星。在国外高尔夫经济也是相当成熟的一个产业门类,对经济、就业、社会保障都有很好的带动作用。 高尔夫运动进入中国才短短二十年左右时间,作为一种国际公认的高尚运动休闲方式,它很好地体现了健康性、私密性、社交性、乐趣性和挑战性的完美结合,是政务商务交流的理想平台,也是现代运动和交际的绿色舞台。也就是说,高尔夫可以很好实现马斯洛理论中对于社交、运动健康、受尊重和自我挑战、自我实现等多方面的精神需求,是一种理想的休闲运动方式。除此之外,高尔夫球会与慈善事业、名流俱乐部等上层社会组织机构有着天然的联系,对于打高尔夫的人而言,不仅仅是身体健康和事业发展的机会,也是精神和个人素质提升的一所学校,能够起到将一些暴发户脱胎换骨变为贵族的作用。这对于一个中高产阶层逐步壮大的中国社会而言,无疑起到了很好的净化、组织和提升作用。 5、内需思路 面临全球经济危机,我们要拉内需。就像我开篇所说到的那样,中国是“一边捆着草,一边饿着牛”的二元化经济格局,并且以中央这种粗放式的思路,拉动内需始终落不到实处。 中国现阶段的拉动内需政策,说白了就是两点,政府和银行发钱发代金券,然后让老百姓跟着从口袋里掏钱出来。这种思路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却把股市楼市的泡沫给吹起来了,就像冷风使劲给人扒衣服一样,风吹得越狠老百姓反倒把衣服捂得更紧!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明显,老百姓的内需是基本需求,衣食住行不管什么时候都得消费的刚性需求,这不是基建投资和滥发货币就能增加消费的门类;而真正需要解救的民生问题,在这一轮救市中并没有得到解决,所以中央出了血本,最后只能当冤大头,吹出泡沫却没有带动真正的消费需求。而真正能带动消费的只有消费,能启发需求的也只有需求。 所以我给中央政府一个小小的建议,其实只是一个思路:“在危机时期政府应该做的,是把百姓民生的保障做好,而带动消费这种任务,应该交给市场去做。” 我的潜台词有:牵头羊,让一部分人先消费起来,拉动内需和外需。 是的,政府该做而没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应该把钱都花在刀刃上,变危机为转机,用这数万亿的资金把医改、房改、教改和社保等改革留下的漏洞补上,真正让老百姓有保障,可以安居乐业有信心消费;同时以“牵头羊”的方式,找到一个或多个突破口,实现让“一部分人先消费起来”,拉动消费景气,同时也是一种产业转型、带动就业的办法,这样才能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消费浪潮,从而真正实现率先拉动内需,甚至外需的局面。 说到“一部分富人”、“带动就业”、“拉动内需和外需”这几个特征,我觉得高尔夫运动无疑也必然是一把最好的钥匙。假如有一天,中国的富人都打高尔夫了,不但解决了数十倍的低收入阶层就业和生活问题,还带动了中国高尔夫的快速普及化,引发中产阶层的追星和模仿效应,这肯定可以大大改善内需不足、通货滞胀的问题,甚至吸引更多国外人士的消费和投资,何乐而不为呢? 但愿在不久的将来,高尔夫能够成为中国休闲经济的一个支点,撬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转型,这不仅有利于经济的进步,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责任编辑: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