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特罗斯小档案: 全名:Severiano Ballesteros Sota 出生日期:1957年4月9日 出生地点:西班牙Pedrena 身高:183cm 体重:88.9kg 兴趣:骑车,钓鱼,打猎 现住地:西班牙 转为职业球手时间:1974年 他的身体里奔腾着西班牙民族的热血,他像个真正的斗牛士一样勇往直前,无所畏惧。他发球恣意率性,救球出人意料,决战强手丝毫不以为意,面对胜利敢于挥拳咆哮…… 即使在日前,他公开宣布自己因为严重的关节炎不得不退出高坛时,仍然像个不知退却为何物的勇士一样憧憬着奇迹的出现,希望能够在2008年的常青赛场上再次挥杆——他就是赛佛·巴勒斯特罗斯(Seve Ballesteros),高尔夫球场上的斗牛士。 3号铁杆天才
1957年,巴勒斯特罗斯出生于西班牙北部乡村的一个小镇Pedrena。他的父亲是个农场劳工,在巴勒斯特罗斯做球童并学习打高尔夫的球场附近的田地里劳作。7岁左右,巴勒斯特罗斯就跟着后来转为职业球手的哥哥Manuel学习打高尔夫——这么说也许不太准确,因为实际上,可以供他打球的只有一支陈旧的3号铁杆。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巴勒斯特罗斯就是用这唯一的一支球杆从不间断地练习着,直到他能够用它打出各种各样的球:低弹道球、高弹道球、左弧球、右弧球、左曲球、右曲球……他常常把球打进农场田地的深草丛里,坚硬而肮脏的泥土路上,或者埋在自己家小屋后面土地里的番茄罐头瓶里——作为一个农场劳工的小儿子,他是不被允许在附近唯一的高尔夫球场上打球的。 卑微的出身和穷苦的条件并没有阻止巴勒斯特罗斯的高球天赋逐渐显现。17岁那年,他转为职业球手。不到两年时间,他已经积累了一些欧巡赛经验,甚至有一次成功夺冠。1976年,巴勒斯特罗斯在英国公开赛中败给Johnny Miller,与Jack Nicklaus并列第二——这对于一个极少拥有这种高水平巡回赛经历的年轻人而言,真是个足以令他晕倒的成就。接下来的两年中,他的名声随着成绩一路飙升,11个巡回赛冠军(10个在欧洲,1个在美国)让他成为欧洲响当当的高球偶像。然后,就是本文开篇那段所描写的1979年英国公开赛了。那届公开赛尽管让巴勒斯特罗斯在欧洲之外的高坛名声大噪,但并不能因此说他是一夜成名,因为这位天才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曾经困难环境中的那支3号铁杆。 “停车场冠军” 见证过1979年英国公开赛(British Open)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那场精彩的决战。整场比赛中,22岁的巴勒斯特罗斯都沉醉于近乎疯狂的发球表演:四轮比赛他只有8次将球正正经经地发到了球道上。他像个斗牛士抖动那块招惹是非的红布一样任性地挥动着手中的发球杆,打出的球到处乱飞。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冀望利用这种狂野发球在锦标赛球场上扬名立万——但是,如果这个人是巴勒斯特罗斯,这座球场是Royal Lytham,情况就另当别论了。英国Royal Lytham球场因为其狭窄、古怪、九曲回肠一般的球道以及严苛的长草区使众多好手望而却步,而巴勒斯特罗斯的筹码却是堪称“毫无章法”的发球和令人叹为观止的救球天赋。 最后一轮开始时,巴勒斯特罗斯落后Hale Irwin两杆,领先Jack Nicklaus一杆。后两人都是极为稳健的球手,有着丰富的锦标赛实战经验。巴勒斯特罗斯对此毫不在意,前两个洞之后,他就凭借一个“小鸟”和一个“帕”领先了。进行到6号洞,巴勒斯特罗斯的发球居然朝向偏离球道足足90度的地方飞去,落在了14号洞的球道上。第二击,他将球打过了果岭50码。难以置信的是,即便是如此几次三番地折腾,他居然还是成功保帕!紧接下来,他的小白球不断飞进长草区,可是他仍然不依不饶地将领先位置带进了后九洞。 重头戏在16号洞上演。那是个353码的4杆洞,巴勒斯特罗斯秉承自己一贯的发球作风,将球打到了球道偏右大概30码的地方,而那里正巧是电视台采访车的停车场地。而后,他在众目睽睽之下挥杆一击,小白球应声而起,直直飞向果岭,在距离球洞不到14英尺的地方稳稳地停住。第三击,推杆成功,他凭借一个足以让对手瞠目结舌的birdie夺冠。也就是从那次比赛之后,巴勒斯特罗斯获得了“停车场冠军”的美誉。 欧洲高球先锋 20世纪80年代,高坛实力的天平逐渐由美国向欧洲倾斜,而这个进程正是从巴勒斯特罗斯的1984年的成功开始的。 1984年英国公开赛进行到最后两个洞时,比赛气氛令所有在场观众都不觉屏息凝气:两个当时世界顶级球手——Tom Watson和赛佛·巴勒斯特罗斯,在高尔夫最具历史性的比赛场地——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古老球场,进行对决。但是,这次决斗不同于以往面对面的白刃战,因为两人被分在不同的两组中比赛。巴勒斯特罗斯在倒数第二组,沃森在最后一组。而这更为本来就分外紧张的局面增添了一个不稳定因素。 当然,两位球手都具有夺冠的迫切理由:沃森已经赢得了5届英国公开赛冠军(1975年,1977年,1980年,1982年和1983年),此次的胜利将会使他与传奇球手Harry Vardon齐名,成为最伟大的英国公开赛冠军。作为1979年的英国公开赛冠军,巴勒斯特罗斯,这个勇敢的西班牙天才似乎更有必要赢得这场比赛。此外,两人唯一的一致观点就是:在圣安德鲁斯球场赢得英国公开赛,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 客观地看,两人也算实力相当:沃森的口袋里已经装进了8个大满贯赛事冠军奖杯,包括1977年和1981年两届名人赛冠军、1982年美国公开赛冠军以及之前提及的5个英国公开赛冠军;27岁的巴勒斯特罗斯比沃森小7岁,但是也已经获得了三个冠军(1980年和1983年名人赛;1979年英国公开赛)。就奖金排名而言,沃森已经四次在PGA巡回赛奖金排名中拔得头筹,而巴勒斯特罗斯也在欧巡赛的同类排名中三次领先,两人同样不相上下。 最后一轮开始时,沃森与澳大利亚球手Ian Baker-Finch并列领先,巴勒斯特罗斯和同组的Bernhard Langer落后两杆。很快,Ian和Langer相继退下阵去,分组赛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沃森与巴勒斯特罗斯的双人对决。 圣安德鲁斯球场的17洞,Road,是高尔夫球洞中最著名也是最难打的一个,它的左侧有个纵深的沙坑,右侧是一条护卫着果岭、阻碍着球手第二击的球车道。巴勒斯特罗斯这次发球仍然没有违背常规,小白球落进了果岭左侧的长草区。之后,他用6号铁杆将球高高地切上果岭,球停在距离球洞不到15英尺的地方。另一边的沃森则准确地将球发到了球道中央,但是第二击却打得偏右,尽管也救球成功,但面对的是个30英尺的推杆。巴勒斯特罗斯像往常一样推杆击球,小白球也照样从容进洞——或许是巴勒斯特罗斯随后在空中挥舞拳头和兴奋的咆哮影响了沃森,他的推杆失误了。巴勒斯特罗斯赢得了个人第二个英国公开赛冠军,而对于沃森来说,这次比赛则是他职业生涯朝向低谷的转折点。 一年以后,巴勒斯特罗斯作为欧洲高尔夫球队成员参加莱德杯的争夺大战,成功地打破了美国自1957年以来对这座奖杯的垄断,也向全球高坛宣告了欧洲高尔夫的雄起。 巴勒斯特罗斯自1974年转为职业球手至今,共获得87个世界冠军,其中包括3个英国公开赛冠军(1979年,1984年和1988年),两个名人赛冠军(1980年和1983年),是欧巡赛第一位收入超过一百万、二百万、三百万的球手。1976年至1995年共21年中,除了1993年,他每年都有冠军奖杯入帐。 “退役”的斗牛士? 1988年三度夺冠英国公开赛之后的十年,巴勒斯特罗斯的职业生涯一路从顶峰滑至谷底。尽管在90年代中期出现了些许起色,但是终究无法抵挡衰退的趋势:他还是能够将球开出很远的距离,大部分发球仍然是叫人头疼的问题球,飞离球道,飞进长草区,等等。但是这次,即使是巴勒斯特罗斯也无能为力了。20世纪90年代是属于尼克·佛度(Nick Faldo)的,之后就是泰格·伍兹(Tiger Woods)的天下,而巴勒斯特罗斯,只能在球场下远远地、远远地看着他们挥拳咆哮了…… 自从去年十月因为关节炎离开赛场以来,巴勒斯特罗斯的病痛越来越严重。他的背部和颈椎都因此受到牵连,现在甚至摇摇头都非常困难。但是,在日前宣布自己的职业生涯极可能在47岁就结束时,他居然拒绝了所有关于退役的讨论,反而研究起2008年重返球场,参加美国常青赛的诸多事宜了——这对于一个几乎不能动弹的人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谈。 但是,他是巴勒斯特罗斯。几十年来,他努力将别人认为不可能救回的球切上果岭,他的手中只要没有球杆就会觉得不舒服,他甚至被Ernie Els等世界顶级球手称为欧洲高坛的阿诺·帕玛(Arnold Palmer)。对于一个一直致力于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人来说,天方夜谈果真不能实现么? (责任编辑: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