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到1975年之间,比利.贾士伯(Billy Casper)一共赢得了51场PGA巡回赛,这个数字只有山姆.斯尼德(Sam Snead)、杰克.尼克劳斯(Jack Nicklaus)、阿诺.帕尔默、本.霍根和拜伦.纳尔逊(Byron Nelson)打平过。他两次问鼎美国公开赛(U.S. Open),一次夺冠奥古斯塔,两次位居巡回赛奖金榜榜首,八次作为队员加入莱德杯美国队,五次获得瓦登奖杯(Vardon Trophy)……比利绝对不是个平庸的球手,但他却是高坛中最被看轻的一个明星。 ——为什么? 原因:无意中打败了帕尔默? 那一次的确是“无心之得”。 1966年,在圣地亚哥的奥林匹克乡村俱乐部(Olympic Country Club)举办的美国公开赛中,比利用推杆掩盖了其他方面的有限水平,而他的那次获胜,后来更成为二战前最令人震惊的一场公开赛。 为比利的胜利买单的是阿诺.帕尔默,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和他的“阿尼军团”(Arnie’s Army)都将痛苦于高坛历史中最糟糕的一次溃败——或者至少是最难以忘怀的一次。 比赛前段,两个名不见经传的球手占据了报纸头条:第一轮,阿尔.曼格特(Al Mengert)打出67杆,暂时领先;第二轮,里沃斯.迈克比(Rivers McBee)——德克萨斯州米德兰市(Midland,Texas)的一名高尔夫助教——以创巡回赛单轮成绩纪录的64杆抢走了阿尔的风头。但是周六的第三轮结束之后,情况才进入白热化阶段:帕尔默以三轮207杆的成绩跃至首位,领先比利三杆进入最后一轮。 周日,帕尔默和比利同组竞技。前九洞,帕尔默一鼓作气打出32杆,以领先七杆的优势给了比利一个下马威。当帕尔默走到10号洞发球台时,所有人都认定冠军已经非他莫属了——帕尔默自己似乎也抱着必胜的心态,开始盘算着如何打破本.霍根在1948年创造的巡回赛纪录(276杆)。要想超越霍根,就要在后九洞打出36杆。因此,帕玛和比利的心态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前者从夺冠转为争取不朽的名声,而后者则从夺冠转为保住第二名的位置。 随后,帕尔默在10号洞和13号洞都吞了博基,领先优势降为五杆。在3杆的15号洞,帕尔默又遭遇博基,而比利则捉了一只“鸟”,差距缩为三杆。最后三个洞,帕玛全面溃败:博基——博基——帕,而比利则一路顺风,以一个“小鸟”两个帕将帕尔默拖进第二天的18洞延长赛。 令“阿尼军团”悲痛万分的是,延长赛几乎是第四轮比赛的翻版。前九洞33杆的成绩使得帕尔默领先两杆,但是后九洞又给了他当头一棒。比利在11号洞凭借一个漂亮的“小鸟”追平,然后在13号洞到16号洞创造了四杆优势,并且一直保持到延长赛结束。 一度只冀望拿个亚军的比利最终出人意料地击败了帕尔默,拿走了公开赛奖杯的同时,也伤了所有爱戴帕尔默的球迷的心,得罪了那群号称“阿尼军团”的狂热分子——这,是造成他被众人忽视的原因吗? 一雪前耻:征服奥古斯塔 1970年之前,名人赛一直是比利挫败的源泉。虽然截至那一年,他已经赢得了两届美国公开赛以及总共44场PGA巡回赛赛事,但是从来没有称霸名人赛。比利肯定怀疑过,自己是否还有机会把胳膊伸进绿夹克的袖子里。尤其是1969年,奥古斯塔真正成为他心中无法抹去的痛。 比利是第三轮的领先者,但是在最后一轮前九洞,他遭遇了始料未及的溃败:4杆的9号洞,他第二击将球打进果岭左侧的沙坑,然后救球失败,这对他的信心造成了极大的打击,最终以40杆结束前九洞。尽管后九洞他奋起直追,打出34杆,但最后一轮74杆的成绩委实回天乏术,他不得不眼睁睁看着即将披在自己肩上的绿夹克被乔治.阿瑟(George Archer)穿走了。 1970年,比利终于得偿夙愿,但是,那一仗并不像在奥古斯塔的杜鹃花丛中闲逛那么简单。最后一轮,比利只是领先一两杆的七个球手之一。吉恩.利特乐、加利.皮亚、伯赫.燕西(Berr Yancey)、汤米.阿伦(Tommy Aaron)、戴夫.希尔(Dave Hill)和戴夫.斯托克顿(Dave Stockton)也对冠军奖杯虎视眈眈。比赛进行了七个洞之后,比利处于领先板首位,但随后在5杆的8号洞他却吞了双博基,失去优势。9号洞,比利捉“鸟”成功,与利特乐、燕西两人打平,领先皮亚一杆。 后九洞,比利打得比较稳定,11号洞吞了博基,13号洞、15号洞则打了小鸟球。此时,对手只剩利特乐一人。原本两人在最后两个洞都可以捉“鸟”,谁知双双错过,以279杆结束正规比赛,进入延长赛。 比利从来就是个杰出的推杆手。他的推杆在延长赛中从来都没有令他失望过。前半段路程,比利打出了七个一推进洞,低于标准杆三杆,领先利特乐五杆。后九洞,两人均平标准杆,最终比利以69比74获胜,穿上了梦寐以求的绿夹克。 当然,奥古斯塔并不是比利在那一年降服的唯一一个敌人。1969年,比利因为一轮难堪的81杆而未能入围Avco精英赛(Avco Classic),1970年则卷土重来,以三杆优势一雪前耻,夺走了该项赛事的冠军奖杯。此外,他还摘得该赛季早期的洛杉矶公开赛(Los Angeles Open)和IVB-Philadelphia精英赛(IVB-Philadelphia Classic)的桂冠,使得1970年成为他获得多项冠军的第八个年头。同年,比利接受了个人第二个“年度最佳球员”(Player of the Year)称号,他第一次获得该项殊荣是在1966年。 比利小传 1931年,比利出生于美国加州的圣地亚哥(San Diego,California,U.S.A),在那里,运动很快成为他的生活中心。“上一年级的时候,我的身材就很胖,那些孩子们总是嘲笑我,叫我‘胖子比利’(Fatso Billy),这对我伤害很大。我希望自己能够被别人尊重,这就意味着我必须在某个方面比其他人强。从那时起,我要求自己有足够的后脸皮,对他们的嗤笑不以为意,同时加强自己在运动方面的训练,最后,我做到了。” 他的选择是高尔夫。最初,比利在新墨西哥祖父家的大农场的坚硬土地上打球,后来,他到圣地亚哥乡村俱乐部做球童。“吉恩.利特乐(Gene Littler)和米奇.怀特(Mickey Wright)都是从这个球会的青少年高尔夫培训项目走向成功的,我也不例外。但是,当时我比较担心自己的体型——或者也可以说这只是个借口,因为我实在太懒了,甚至不想走到外面练习挥杆。不过,只要我来到球场上,就忍不住一直练习切球、推杆,我的确很喜欢短杆。”比利回忆道。 13岁时,比利在圣地亚哥第一次参加了巡回赛。那是在二战期间,他当时的差点是24,紧张的一轮比赛之后,比利交出了80杆的成绩,结果被主办方拒之门外,未能参加决赛。此后他到圣母玛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进修了一年,并在1954年转为职业球手,开始参加PGA巡回赛。两年之后,比利赢得了个人第一个赛事——拉拜特公开赛(Labatt Open)。从1957年到1971年,他每年至少赢得一场比赛;其中最好的一个赛季是在1968年,一共赢得了6个冠军。从1982年到1989年,比利继续赢得了12场常青PGA巡回赛,其中包括1983年的美国常青公开赛(U.S. Senior Open)。 有一次,比利评价自己的职业生涯,认为如果自己没有效仿本.霍根在球场上高度自制、在果岭上“自我催眠”的做法(他希望借助这种方法使自己的精神高度集中,提高胜算),可能会走得更远。比利年轻的时候是个出色的桌球专家,而当年的推球技巧后来转变为一种离奇的高尔夫推杆技巧,让他即使在果岭上也具有些许“桌球老手”的风范。当然,比利的推杆是独一无二的,单从姿势上看就无法否认:他的左手靠在左大腿上,静止,即使在送杆过程中也从不移动至大腿前方,这种姿势有效地防止了他的双手因为紧张而颤抖。凭借这种简短紧凑的“爆破式”击球(pop strike),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叱咤果岭,无人出其左右,是个名副其实的“果岭杀手”。 链接一:比利众人说 “比利是个果岭杀手。只要他站在果岭上,你就会觉得他永远都不会失误。随后,他用那支仿佛施了魔咒的推杆让这个认知在你心中生根发芽。” ——戴夫.马赫(Dave Marr) “比赛的时候我总是在留意比利,因为在我看来他的推杆比我好上两倍。我经常看他如何练习,然后我就照样练习三遍。” ——李.特里维诺(Lee Trevino) “Billy拥有上帝赐予人们的最伟大的一双手,他用这双手推杆,所以他的推杆所向披靡。” ——约翰.米勒(John Miller) 链接二:比利减肥记 1959年的美国公开赛中,比利打出了282杆,以一杆优势战胜了鲍勃.罗斯博格(Bob Rosburg)。当时,他的体重达到212磅,圆滚滚的身材着实引人注目。七年后,当他第二次赢得该项赛事时,体重已经减至185磅了。是什么方法帮助他既减轻了体重,又没有影响推杆水平呢?据说,比利为了减肥,特别关注各种健身食谱,后来终于决定采用一种包括有机蔬菜、熊肉和美洲野牛肉在内的奇特餐单,谁知这种饮食结构真的奏效,让他实现了多年来的瘦身愿望。 (责任编辑: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