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尔夫球具经销商老板写文吐槽行业内幕,经同意进行转载,欢迎同行及业内人士拍砖。原文如下: 某日,一个熟人介绍的朋友来找我买一套新球杆,闲聊之余自然谈到了卖杆儿这事儿是不是赚钱上面。由于跨着行业且是熟人介绍,我并没有隐瞒,而是将行内的情况向这位大哥做了个介绍,孰料大哥一句话让我沉思了许久。什么话呢?——“你们这行业这么苦逼啊?不赚钱还这么累” 是啊,回头想想这几年,卖球杆这事儿确实是有点像苦逼行业那样去发展了。就如同IT业一样,从开始的高价售货赚钱一路走到了火拼价格赔钱卖货的地步,虽然还没有如IT那样,但是也是今不如昔了。而在这个行业内,曾几何时,高尔夫球具的贩售者女人街的实体经销商们从低于8折不出货到现在的5折还要求人,从当初的每日午间忙于接待无暇吃饭到现在门可罗雀无人接待,其实这只是高尔夫球具实体经销商的一个缩影,众多网商的苦逼与无奈更是只能默默自己承受。甚至就连我这个入行时间没那么长的新人也在某种环境下感叹着自己变成了“苦逼臭卖杆儿的”。 更有甚者,为了让自己看着像个事业有成或者是从事着一份亮丽光鲜职业的人,不惜人前人后的装出一副出手阔绰的样子,就像圈子里面流传的一个段子:某位业内大佬级的人物,嘴里叼着狗屎粗的雪茄,手里拿着一大把1美元1个的筹码在赌场里面装老大。当然了,谁都愿意把自己的事业说得或者让它显得光鲜亮丽,表面上是让别人羡慕嫉妒恨,但是其实这种纯粹表演性的行为,只能暂时的取悦你自己,而已。 既然你们这帮臭卖杆儿的这么苦逼那么苦逼,不干了行不行啊?是啊,为什么不离开呢?或许,是因为这个行业还能维持生计,但是更多的是做这行的时间太长,离场的成本太高,亦或者是离开了这个行业也许就没了可以让你光鲜下去的资本吧。试想,十年的时光,十年的光鲜,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勇气放下的。 也有人说,你们苦逼活该,不降价能有这么苦逼么?甚至有同行在某次饭局上互相指责说对方不配抱怨行业利润率太低,因为行业利润率就是在彼此之间一次次降价中被拉低的。 以上种种似乎解释不了为什么苦,也不能解释究竟该去怨谁,但是如果说让我谈谈球具经销商们的苦是怎么来的,到底该怨谁,我想我这个打球7年,入行也有三年的人还算个有发言权的。 第一不能怪消费者,而是要怪恶意的降价竞争,每位消费者,不管有钱没钱出手或大方或抠唆,总是希望用最少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所以消费者们追求低价也就不为过。于是也就有了货比三家,也就有了同行之间的竞争。竞争手段里面,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降价,当然降价是没有任何错误的,在你的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把价格降到最低是一种有效地招揽顾客的手段,但是恶意的降价也往往掺杂在其中,国人又有从众心理,你降了我也降,你降10块,我降20。到了后来就干脆不管不顾,豁出去了,于是这个行业的价格体系就完全混乱,大家各自为战,于是大家的利润越来越少,甚至于入不敷出,“苦逼”还算是轻的,最近退出球具销售业的某知名网店就是个先例啊。这位先例,放弃了球具经销而转去做订场和高尔夫APP,我把这件事当作一个信号。一个行业到达临界点的信号。所谓临界点,不是崩盘的临界点,而是新模式诞生的信号。 第二不能怪厂家,有人说经销商的苦逼来源于厂商给的压力,但是数数这个圈子里面的厂商,其实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虽然耐克高尔夫、泰勒梅的头上有着耐克和阿迪达斯的光环,在业内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行业巨头”。但是他们在各自的集团内部,其实也就是众多事业部里面平凡的一份子而已。所以,这个行业的厂商们都没有太长远的产业远景规划,无论参与市场竞争的公司有多大,有多小,大家的目标其实都比较短视。总结起来就一点:今年一定要比去年卖得多,无论方法如何,只看最后的统计数字,越多越好。所以,一些短期行为对经销商就造成了伤害,如果不想承受伤害,那对不起你,只能选择退出。可是如果选择承受,“苦逼”就成了必然的结局。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曾经或者现在就是经销商的朋友有所共鸣,但是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厂商们也只是想混口饭吃,如果换成你来操盘一个品牌,谁能保证你的策略就不那么短视,不对经销商利益造成伤害呢?所以我们要认清事实,既然人家设计了产品、塑造了品牌、建设了渠道,那就应该尽可能的在人家的游戏规则里面玩,实在玩儿不下去了,大不了咱不玩儿了还不成吗? 第三不能怪同行,这里可能有人说和前面矛盾,其实这里说的同行是那些本分经营,不去蝇营狗苟或者走歪门邪道的同行。这些人或者开有实体店或者如我一样选择网上经营,我想说的是实体店别骂网商标低价砸自己的饭碗,网商呢也别时时刻刻都琢磨着如何标低价去砸实体店的饭碗。因为大家都是共生关系,什么是共生关系呢?不是说犀牛和犀牛鸟才是共生关系,兔子和狼也是一种共生关系,兔子离开了狼的控制就会立刻爆炸式的繁殖,直到彻底将草原破坏成荒漠,而后兔子也会消失。而同样,草原上的兔子骤减的同时,狼群由于食物短缺也会数量随之减少,草原同样会被缺少天敌的食草动物破坏掉。所以,狼和兔子表面上看是吃与被吃的关系,但是其实是共同维护了草原的生态平衡,共同生存的关系。 可能光说理论对大家的理解没有帮助,那么最近发生在我身上的实例足以证明网商与实体共存的和谐是完全可能的。最近我在挑选一台相机,在网上浏览了一圈之后,对基本的指标与价格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为了体验一下产品,我来到了实体店,本来以为要经过一番艰苦的“探底”才能问出低价的我,被店家低于网购价的报价着实吓了一跳。但仔细一想,我感觉这个行业在发展的初期同样经历了高尔夫行业的一切,恶意竞争、网店与实体的互相诋毁等等,但是现在两者之间已经达成了一种行业的默契。消费者可以通过网店和网络迅速了解一款产品的指标和其他消费者的经验分享,而实体店则给了消费者一个实际体验产品且让消费者能够做到放心购买的地方,而价格方面,网店也不再以低价招徕客户,而是在保证自身足够利润的前提下再去降价促销。同时,网店帮助实体渠道覆盖了,那些实体店不容易覆盖到的“偏远地区”。 回到高尔夫行业,我认为网商们接下来的目标不是和实体店拼个你死我活,而是应将着眼点放在那些实体店覆盖不到的二级城市。对于这些城市中的球友来说,他们的小环境中可能只有两家球会、一个PROSHOP,但是却有500人常年打球。如果能有一个网店让他们享受到如北上广深一样的“待遇”,那么我想他们压抑许久的购买热情也会如井喷一般的爆发吧? 其实说了这么多,我认为如果你在做为高尔夫球具经销商的时候觉得自己过得是个“苦逼”的日子,或者你在人前人后给人的感觉你是个苦逼的经销商,那么恭喜你,你有了撤出这个行业的借口。如果你觉得“苦逼”卖杆儿的行业对你是一种修行的话,那么恭喜你,你有了继续做下去且做大做强的资本。所以是否苦逼,完全在于你的内心。有些人,炒着房,卖者地,大把大把的赚现钞,仍然大哭其苦;还有些人,打着球,卖着杆,哗啦哗啦的赔着钱,却能乐在其中。 乐从何来?从苦中而来。因为,你看到的是苦,我看到的却是变成甜机会。 (责任编辑: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