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经》共分32章,追述了捶丸发展的歷史,讲解了进行捶丸的场地、器具、竞赛规则,以及各种不同的击法和战术,还特别强调了体育运动的道德,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我想通过元代所著述的丸经让球友们得到一些下场打球的击球技巧的启发。捶丸的击球技巧概括起来,有以下这些要点。 1、在平坦的地形击球(即平坦的球道上)比较容易,但是要注意避免自身的失误; 2、在中凸的地形前(即球道中间有高坡障碍或树木障碍或是水障碍)击球,尽量考虑让球从两边绕过去; 3、在中凹的地形前(沙坑)击球,尽量考虑让球从中间穿过; 4、在陡峭的地形(下坡球)击球发力要轻; 5、前方有阻碍时要尽量使用高空球; 6、后面有阻碍(在障碍物前,例如树木)会使挥棒变得不方便,要善用巧劲; 7、球洞后有障碍的时候(即果岭后即是水障碍,旗杆还靠后),要进尽量避免球靠近球洞(指先将球上果岭靠前的相对安全区域); 8、洞左边有较高的地势,要尽量利用左边的坡度,球洞右边有较高地势时,道理也是一样的。 9、在坚硬的土地上击球要轻一些,在松软的土地上击球力道要大些。此外,根据土地的干湿情况,击球的力道、方法也有不同。 10、持棒要稳、击球力度要适当。起动发力不要太快,避免空击。 11、如果有很多球聚集在洞口旁边,给进球制造麻烦,这时候应该暂时放弃眼前的目标,可以将球先打出距离球洞稍远的地方,从其它的方向进球,这可以保证下一杆可以从比较好的角度将球打进球洞,而不至于不小心打到别人的球,导致输掉比赛(这跟今天的高尔夫规则不一致)。 12、如果碰到对手的球与自己成鼎足之势的时候,比如三人球在我的球的前面,一个在正对的方向,其余两球一左一右,正前、左右均有阻碍,形成夹攻围堵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勇往直前,没有一丝一毫的怯懦,才能最终可夫障碍,将球击入洞中。 13、击球的力度有时有强力的,有时又应该懂得强弩之末也有其高妙之处,所谓“善巧者不以力”就是这个意思。起球的时候,或是球与洞之间的距离太远的时候,使用强劲的力道,固然是必须的,但有时候,距离较近,或者球可以顺着地势滚入洞中的时候,稍稍施力便可收到立杆见影的功效。 14、偶然性是存在的,有时候也会有意想不到的进球。同理,也就有费尽心机,本来已经认为水到渠成、理所当然应该进球的时候却却偏偏与球洞失之交臂。所以,理智的做法还是应该在击球之前,揣度一下环境,综合考虑地势高低、土性干湿、洞口远近等因素,正所谓“百发百中”和“百发百蹶”的取别也就是在于有没有在行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老是怀着侥幸的心理,即使偶尔成功,也最终难逃失败的结局。(为什么在观看当今的大师比赛时,他们往往在短杆和推杆击球之前反而是多试挥几次,他们正是在测算和找到舒适的挥球感觉) 15、要超越比较高的障碍,就应该打高,不能强求距离太远,但如果是为了打远,也就不能过分要求球的高度 16、训练的时候,击球点与球洞之间的距离也因该根据玩家自身的条件来决定,最远不过百步,最近也最好不要近于一丈。击球距离太远了,几次之后,捶丸之人也就疲惫不堪了,而老是打一些近距离的球,久而久之,就不能打远球了。(在练习场木杆、铁杆、短杆交替练习的道理) 17、打远球相对来说要难一点,近球容易些。所以力量型的选手的长处在于打远球,而没有这种优势的选手可能更适合于打近球。捶丸之人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适当安排,这点在团体性的比赛中尤为重要。(发挥自己所长,每个人下场是都有一种杆会发挥得不错,如果你想取得好的成绩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项杆) 今天把我们的先人总结的捶丸技巧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找到使自己获益部分。 (责任编辑: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