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具商城  高尔夫论坛  高尔夫百科  男士球具  女士球具  左手球具  儿童球具

高尔夫新闻资讯-中国高尔夫业内最好、最专业的高尔夫球具(球杆)信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球具装备 > 品牌介绍 >

国内高尔夫品牌有哪些?国内高尔夫球杆品牌排

时间:2012-03-20 00:00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国内高尔夫品牌有哪些?国内高尔夫球杆品牌排名,四大国内高尔夫品牌

  Gicoo 一群敢于第一个啃螃蟹的人

  1984年,高尔夫正式登陆中国。20年后,中国人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球具品牌。不管怎样,“Gicoo”这个名字都会永载中国高尔夫的史册。这个冲劲十足的小子,如何使出中国功夫,在洋品牌一统天下的球具市场杀出血路,我们将拭目以待。

  将时光倒转到2004年,在中国高尔夫界提起Gicoo这个词,人们有的是茫然、惊讶和不解。茫然的是这个陌生的名称;惊讶的是得知它原来是“代理大腕”——天应公司培育的娇子;不解的是天应为何放弃经营了十年的Callaway中国总代理资格,转而创建自主的球具品牌。

  将时光倒转到2005年,人们对Gicoo的态度变成了惊喜、担忧和怀疑。惊喜的是推出仅一年的Gicoo,以实绩让行业刮目相看;担忧的是民族品牌历史短、资金紧缺的弱势会成为可怕的发展瓶颈;怀疑的是Gicoo这条路到底还能走多远。

  将时光倒转到2006年,中国高尔夫人对Gicoo则更多的是欣慰、肯定和希冀。欣慰的是Gicoo走过了艰难的创业时期,在我国球具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肯定的是Gicoo作为中国高尔夫球具第一民族品牌的地位已不可撼动;希冀的是它继续挥舞振兴民族品牌的大旗,在绿茵草地上谱写一个传奇。

  “弘扬中国民族的高尔夫文化,创立中国人自己的高尔夫品牌”,是天应公司2003年主打的思想,凭着天应在高尔夫行业的专业知识,凭着天应在高尔夫行业的品牌形象, 终于2003年下半年度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高尔夫品牌“GICOO”,填补了高尔夫市场没有中国民族品牌的空白,也为中国的高尔夫民族文化在世界上高坛上立了一块里程碑。

  GICOO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单词,本身没有特殊含义,但发音简洁有力,琅琅上口。从品牌来讲它有自己的风格:稳重、时尚、大方,外观上更趋向于年轻时尚,注重与生活多功能的结合。

  “以知识为基础,打造国际品牌”是GICOO的发展理念, GICOO拥有与国际同档品牌一样的品质,并申请了高尔夫球头发明专利及高尔夫球头的实用新型专利。GICOO的成长,将为越来越多的参与高尔夫运动的中国人提供高品质、高质量、性价比超值耐用的好球杆,为中国的高尔夫普及运动做出推动和贡献,同时迈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品牌亦能占据一席之地。

  李宁高尔夫产品之殇

  2001年,李宁公司进军高尔夫球具市场的决心,从他们对服饰所下的工夫就可窥见一斑。一位早年入行的媒体记者回忆说:“那会儿李宁公司送给我一件高尔夫T恤,无论设计还是面料,都明显强于同品牌的其他T恤。我穿了很多年,直到洗得都很旧了还不舍得扔,在家里当家居服穿。”

  可是,没过几年,李宁高尔夫产品就逐渐下架,现在已经彻底销声匿迹。本刊几经周折,找到一位曾在李宁公司从事体育运动营销工作的资深人士,了解个中缘由。

  当年李宁公司有一个独立运作的器材事业部,财务单独核算,业绩非常好。受其鼓舞,公司一位创业元老就提出成立高尔夫事业部,理由是目前国内球具品牌一片空白,他们想狙击Nike、Adidas的发展势头,这两个国际大品牌的高尔夫产品名声也响当当。

  李宁公司委托一家知名调研公司做过调查,在消费者眼中,李宁牌的个性是与李宁本人的形象连在一起的:亲和的、民族的、体育的、荣誉的。实际消费群特征是24岁-30岁为主,二级城市中等收入,大众化而非专业运动消费。李宁公司迫切想借推出高尔夫产品之际,迅速提升自身品牌价值。李宁公司高层的信心还来源于他们认为自己有三大优势:品牌、研发、渠道。

  至今,在网上还能搜到一份李宁公司的《高尔夫事业部启动计划书》,无法证实真伪,但是从内容来看,具有很高的可信度。里面有详细的产品开发计划:“高尔夫服装:以运动为主题的长、短袖体恤衫;文化衫;长、短裤;毛、线衫;马甲;风衣;夹克;卫衣。产品的材质以纯棉、纯毛为主,强调较强的柔软性和透气吸汗功能;版型以不妨碍打球及合身舒适为原则;设计注重机能性创意、以简约为核心突出时尚性。高尔夫鞋、袜:专业铁钉、胶钉鞋。高尔夫配件:专业手套、球包、球帽、高尔夫球。高尔夫礼品:挂件、风波、雨伞,及可创造高尔夫情调和气氛的饰物。”

  这个思路按说正确,但实际销售状况却让李宁公司吃了一记闷棍。高尔夫产品进驻商场后,根本卖不动。春夏秋冬,衣服季季都要出新款,卖不掉的旧款只能搬进库房。长此以往,库存越来越多,恶性循环。

  公司高层意识到,李宁牌长久以来的目标消费者就是大众体育人群,大众对李宁牌的印象也根深蒂固,就是中端品牌,撑死了在二、三线城市可能排上中高端这一档次。而高尔夫过于高端,李宁公司目前的品牌文化不足以支撑高尔夫产品,这其中的落差短时间内不可弥补。李宁公司当断则断,既然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取得突破,那么只能退市止损。

  现在,李宁公司有时还会生产高尔夫系列产品,但只会在公关活动中作为礼物送人,已非市场化行为。

  Southport 一枝独秀

  1999年,Southport的第一批高尔夫球鞋下流水线,鞋底固定钉,连防水功能都没有,但总经理李永斌捧着它们依然如获至宝。Southport没有自己的设计师,大工厂不接他们的订单,这些鞋子都是李永斌和小工厂的人有商有量做出来的。

  万幸的是,那时候的高尔夫球鞋市场竞争对手少,FootJoy算是最好的了,Nike和Adidas的相关产品还没进中国,国产低端球鞋市场就更别提了。凭借款式多,这批定价500多元的鞋子居然卖得还不错。

  李永斌打了一个开门红。不过,很快他就遇到了技术瓶颈。透气,防水,这两大高尔夫球鞋的基本功能他终究是要解决的,但怎么解决呢?有朋友给他推荐了两家台湾人开的代工厂,一家做防水皮,一家做鞋底,都给国际大品牌做代工,品质没的说。

  李永斌前去拜访。当时台湾人很排斥大陆的品牌,不屑地说:“你们只会在外观上效仿名牌,品质没有保证,我们是不会给你们做代工的。”李永斌都不记得自己跑了几次代工厂,一有机会见到负责人就讲Southport的理念,永远会把品质放在第一位。终于,台湾人开了一个价,还说:“以前也有大陆人来让我开价,每次都是我一说价钱他们都跑了。”价格确实不菲,比Southport以前用的代工厂贵3-4倍,但是李永斌一口答应:“我有数,他们的技术、工艺值这个价,能帮我们解决难点。”

  那是2004年,Southport的质量有了重要突破,销量也直线上升。从2006年至今,Southport每年的销量都会上涨30%左右。去年广州高博会首次推出特卖会,大批品牌都打出5折特价,Southport却最多只卖8折,副总经理李小丽说:“我们品牌的高尔夫球鞋做工精细,对工人手艺要求高,而熟练工又不好招,所以产量总是跟不上销售速度。我们几乎没有旧款鞋子可以带来,新款总不能折扣太低,不然去零售店购物的顾客会有意见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Southport受市场认可的程度。

  12年来,李永斌眼睁睁看着当年和他一起创业的国产品牌一个个退出江湖,而Southport却屹立不倒,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原因就在于“一步一个脚印,专注做好一件事”。他说:“不能怪中国人不买国货,我们品牌首先要自强,如果你的产品好,价格又不贵,球友为什么不买?”

  为了做到“自强”,Southport不把产品线拉得很长,把有限的精力、金钱集中在球鞋、球包和风衣这三个产品上,尤其专注于高尔夫球鞋的研发,防水性、透气性俱佳的“会呼吸的高尔夫球鞋”,一上市就受到了球友的追捧。Southport自己不聘请设计师,害怕时间久了之后灵感有局限性,模式难改,索性外包给海外设计公司,款式挑选的范围、自由度很大。为了和知名品牌竞争,Southport包括拉链在内的所有生产原料全在国外采购。

  为了能在提高品质的同时确保适中的价格,Southport不赞助职业球员、尽量少做广告,以减少成本。Southport的产品不进商场销售,而是进驻了全国90%的球场,这也是让李永斌成功的策略之一:“商场的入场费高,这部分价钱最终会平摊的产品上,所以在那里开专柜的话零售价肯定就上去了。而且,我们做过一个调研,打球的人未必有时间逛商场,去打球的同时把鞋也买了,这多方便啊!”

  2001年第一届北京高博会,为了扩大品牌知名度,李永斌用从牙缝里省出来的钱租了9平米的展位。而明年的北京高博会,李永斌早早预定了92平米的展位。这就是实力的变迁。

  Formula 未尽的梦

  在王彤的宇力高尔夫工房角落里,静静地摆放着一套球杆。王彤给它起了一个很有气势的名字——Formula,中文意思就是方程式。Formula是王彤自己研发的短铁杆,享有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只是,Formula距离上市还远得很,甚至王彤都还没有去给Formula这个名字注册商标。

  上个世纪末,王彤就职于北大方正集团时初次接触到高尔夫。当时,方正是苹果的中国总代理。2000年,王彤作为方正的代表去美国参加苹果产品博览会。他所住的酒店对面有一家球具专卖店,谁都知道美国球具便宜,同行的香港同事乐得合不拢嘴。彼时王彤对高尔夫根本没兴趣,但香港同事还是拖他去买了一套Cobra,才500美元。

  直到非典之后,王彤才发现高尔夫没他想得那么无聊。他带着那套好不容易才从家里某个角落翻出来的Cobra球杆去练习场,很快就觉得,2、3号铁怎么那么难打啊?他实在是驾驭不了。

  不过,这可难不倒王彤,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天体物理系,理论知识丰富得很。于是他把球杆带到一家数控机场等设备一应俱全的工厂,琢磨怎么改造改造。可是,工厂设备虽多,但是没有一个夹子可以固定球杆,无从下手。

  后来,王彤利用去美国出差的机会,在Golf Smith这一全美最大的球杆量身定制中心买了一套工房设备。对着赠送的说明书,王彤研究得有滋有味:“在我看来,做球杆挺容易的。挥重是什么?MOI是什么?对我来说太好理解了,我以前研究的天体不都是转来转去的么!”

  把球杆构造彻底吃透后,王彤不再满足于改造球杆,而开始自己研发球杆。“既然长铁杆那么难打,我就把它截短,易于控制,但是又要保留打得远的特性。”王彤去工厂开了模具,长短铁他前前后后研发了一年多,装了拆,拆了装,用废了无数杆身。

  凝聚了王彤无数心血的第一代Formula长短铁问世后,他带到美国的Golf Smith请研发部主任帮忙测试。主任很负责,分别做了机器人测试和真人按差点分组测试,得到的结论是距离不错,但是方向性还需要调整。

  王彤把Formula长短铁带回去继续鼓捣,一点点改进。第二次去Golf Smith做测试,严格的程序又重来一遍,好在这次的结果让人满意,Formula长短铁击出去的球能飞得又直又远。

  回国后,王彤就去国家知识产权局给Formula长短铁申请了专利。这款杆纯手工制造,王彤一共生产了不过6套,有1套他自己用。至少到目前为止,王彤一点儿都没有给Formula注册商标、大规模生产的打算:“做球具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我就是只有技术没有钱。日后看情况再说吧!”

  王彤期待着Formula长短铁上市的那一天,我们也在期待着国产球具能和国际大品牌相抗衡的那一天。等待时间的长短,还是个未知数。

(责任编辑:管理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