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高尔夫进入中国的第一天,关于高尔夫违建的话题就从没有停止过。中国球场似乎进入了一个盲点,作为体育项目入奥了,但却收着娱乐业的税。其实每年两会的时候总会有丝许的期待,期待能够有关于高尔夫的提案。好多年过去了,这份期待一直在,依然仅仅是期待。 抛开一切单从法律上来说,对于高尔夫球场的界定不清才是根本问题。我们割裂了高尔夫和球场,在泛泛的找问题。大家可以随处见到小区里配的足球或者篮球场,但谁会去向打篮球的人收取娱乐税呢?不妨看看国外怎么界定球场:第一类公众球场,它们属于公共绿地,就像我们市中心的花园一样,著名的圣安德鲁斯球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球场就成为了附近居民休闲的场所,这种情况在国内没有。第二类纯私人制球场,只属于球场的会员,类似与目前国内球场的运营模式,当然每年这些球场也为政府贡献着一定比例的税收。我们不否认中国的特殊国情,也不是说要照搬国外的模式,而是强调立法的规范性,只有合适的法律才能有和谐的社会。数年前我们也曾经大规模的取缔了一些叫做歌舞厅的场所,但是今天大家会发现这些娱乐场所依然存在且得到了好的规范。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关键不在于你拆了多少,而是有没有合理的法律法规去管理,现在的政府职能更多的应该是引导,出台相关法律也迫在眉睫了。 球场性质是决定存在正确与否的关键,在没有法律出台的情况下,“一刀切”是否过于简单粗暴?政府职能部门不应该将这份压力全部转嫁到球场身上,整理现有球场的用地是必要的,但是笔者也不建议使用拆毁球场的方式,首先毁掉这些球场本身就是社会财富的损失。球场的强行拆除带来的负面影响谁来买单,众多的失业人口谁来安排?所以有目的的改造和限制球场是必要的,但我们需要有法可依,别让球场哭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