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应该反省当前产业仍存在的不和谐之处,高球场农药市场便是其中之一。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韩烈保曾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来形容高球场农药市场。在高球农药的众多问题中,不对农药进行登记注册处于最核心位置,这已经成为阻碍国内高尔夫球场走向节能环保的桎梏。从短期看,不进行登记注册的产品仍有生存空间,但随着国内高尔夫产业的扩大,高球场农药的正规化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两大因素限制登记 “和大田农药市场相比,这个市场太小了。”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草坪业务经理潘全山说。一般情况下,一个18洞球场一年的用药费用平均不会超过30万元,以目前的球场数量计算,市场总额不超过1.5亿元。市场总量小衍生出两个问题,首先是难以引起政府农药主管部门重视,监管力度相对薄弱,给未进行登记的农药产品留出了空子,这导致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中流通;其次,涉足该市场的企业多为小型企业,资金实力有限,在市场总量有限的前提下,耗费几十万元和四五年时间进行登记风险系数偏高,“我们不可能像大型农药企业一样,在产品登记上过多投入,现在这种做法成本低、风险小,为什么还要登记注册呢?”一位未对产品进行登记的北京供应商向记者吐露了心声。 此外,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差也是一些企业不对农药进行登记的“理由”之一。南京东华杂草研究所所长薛光做了几十年的农药研究,对登记的过程十分熟悉,他曾在一次会议上表示,如果对农药进行了登记就要公开配方,很容易被同行仿制,政府监管部门对这些仿制者的查处力度不够,知识产权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对农药进行登记可能会起负面作用。”薛光说。 登记是必然趋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修订)》第六章第三十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进口或者使用未取得农药登记证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的农药。目前,国务院已经在海南省适度放宽了高尔夫球场建设的政策,但政策放宽的前提是球场必须达到环保标准。因此,海南省政府部门对高尔夫球场养护资材加大监管力度的可能性很大,这种趋势还有可能扩展至全国各地的高尔夫球场,届时没有登记的农药将很难通过政府部门的审查。 在多年以前,一些外资企业和国内大型企业便已看清了这种趋势,在混乱的行业竞争环境中,不惜花费大量资金和时间研发产品,并将产品进行登记注册,如先正达、德国巴斯夫、德国拜耳、日本石原等外资企业和四川国光等本土企业。潘全山表示,受到登记时间及登记产品数量的影响,在现阶段,这些“正规军”还无法在市场上占有较高份额,但随着登记产品数量越来越多,国内球场数量的增加和政府监管力度的加强,市场秩序将逐步规范,未登记的农药将被迫出局。 目前,国内球场和草坪总监的阵营正在快速扩大,作为农药终端用户的决策者,草坪总监对登记农药的需求越来越大。深圳西丽高尔夫球场草坪总监罗文新说,多数未登记的农药都不标明主要成分,这等于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使草坪总监“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深圳碧海湾高尔夫俱乐部草坪总监杨义金表示,虽然有些未登记农药确实有效,但从安全性和自我提升两个角度考虑,他依然希望能通过使用正规农药来确保自己职业生涯的稳定。 据了解,日本的高尔夫农药市场在十几年前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随着球场数量增加至四位数,日本政府也开始对该领域进行规范。现在,日本的高尔夫农药市场已经基本实现了正规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