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在高水平的比赛中需要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饱满的精神和清醒的头脑,而要做到这些,关键的一点是要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可能来自于外界,如天气、温度、风向、湿度等,这就是我们常听到有些选手说“喜欢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打球”、还有观众、裁判、对手等也可能给我带来不良情绪,这些外界因素的“不如意”往往给选手带来气愤、担心、紧张、拘束等不良情绪。 不良情绪也可能来自于自身,尤其是一杆或者一个洞没有打好的时候,还有对结果的期待等等因素会给自己带来沮丧、灰心、自我怀疑、急躁、自责、后悔等。 大家可能都经历过这样的过程,一个洞打爆了,会觉得很恼火,会责问自己,怎么不往那边去一点,这样就不会下水或者落入长草区了;有时连续几个洞打不好,这个时候会更加急躁,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球场和练习场真的不一样,是不是自己在球场的水平和练习场的水平真的差很远?到了最后2、3个洞,基本就放弃了,反正今天就这样了。 这样的经历其实是每个青少年选手都要做的功课,是很正常的,也是我们成长起来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因为在自己没有打好的情况下,急躁、自责、怀疑、沮丧等情绪都是近乎本能的反应,没有人可以避免。所以我在不良情绪的控制上面加上了引号,“控制”是我们翻译外文心理学论文时常用的一个词汇,其实说“管理”更合适,也更贴近心理学上的定义。因为我们其实无法控制这些不良情绪的发生,我们能做的,只能是以下三点: 第一,认知不良情绪的危害,这个无需多说。带着情绪一定打不好高尔夫球。 第二,尽快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不对的能力,这点非常重要,我在很多地方都会讲到。“意识”即你能否意识到你正在做什么,想什么。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6岁的孩子不听话,妈妈教她,刚开始的时候很有耐心,心平气和地和她讲,但是孩子就是不听,还不停地和妈妈狡辩,然后声音越来越高,而妈妈的声调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自觉地一路飙升,最后导致孩子更加难以接受,以孩子又哭又闹和妈妈气急败坏收场。说不清楚是妈妈的大声把孩子吓哭了,还是孩子的不合作把妈妈气坏了。 在这个过程中妈妈不自觉地生气了,生气了她没有停下来想,哦,我生气了,我不能生气,我需要和开始一样心平气和地和女儿谈,否则她更听不进去,也就是说妈妈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不对。我们在球场,很多的时候就是和这位妈妈一样,我们没有察觉到自己的情绪在“不良”的范围之中,比如失望、自责、胆怯、紧张等。意识到自己的心态是最难的,好比左脑产生了不良情绪,右脑需要马上能发现。怎样才能有效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不对?有一种所谓“意识强化”训练,训练学生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教练或者心理老师在平时的教学比赛中多观察,多和孩子交流,然后不断地提醒和强化,也会慢慢让他们形成一种自我意识的习惯。 第三,管理自己的头脑和情绪。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不对之后,比如感觉自己正在生气、郁闷、自责,可以用深呼吸、自言自语、小垫步、暗示和思维转移等方式,尽快摆脱那些不良情绪,恢复好的精神状态。比如告诉自己“不去想了”,“我相信我能行”,“只想下一杆”。。。你的思维跳到下一杆或者下一个洞,你的思维里是遍地的绿草,尽头有一个迎风飘扬的彩旗,我要把球打到那里去。 总之,不良情绪的产生很正常,即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控制它的产生。我们能做的首先要知道高尔夫运动需要心平气和,任何不良情绪都不利于打好球。另外需要经过系统培训,培养尽早意识到自己情绪状态的能力。最后就是意识到之后的自我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