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在办公室练推杆. 新报到的妹妹问: "为什么要在办公室练推杆?" (O/S: 请妳来做助理, 口气好像董娘~) Zyon: "专注于推杆练习, 可以让思绪放空, 脑袋轻松~" 妹妹: "一大早就脑袋紧绷吗?" (O/S: 是真好奇? 还是要抬杠?) Zyon: "倒也没有, 不过举例罢了" 妹妹: "哦~ 还有其他什么好处吗?" Zyon: "很多啊, 上班族案牍劳形, 肩颈易酸痛, 起来动一动, 舒筋活血; 还有眼睛长期定焦在计算机屏幕上, 有近视散光的会加深, 中年的老花更快! 眼睛看着球, 随着焦距改变, 让睫状肌活动一下, 也是保健运动呀! 妳学校才毕业不久~ 大概还难体会到这一点..." 妹妹: "我老爸在家也是练推杆, 好奇所以才问.".... 其实随着球龄的增长, 球技也稳定在某一境界, 面对年龄这件事, 有几件事实不能不诚实: 1. Driver不可能比现在更远, 距离提升靠的是速度与力量. 中年人做重量训练, 也就是维持体能罢了! 如果技术上没突破, 新科技不会带你上月球~ (KATANA的登月广告很有创意 可是….) 新科技主要多诉求不会歪...如何杆杆上球道, 比较重要. 2. 24/38的定律, 不是随便写的. Tom Wishon在《追寻完美球杆》, 中揭露不少球具设计制造的细节: 在球杆设计的领域里,有一个规则叫做“24/38法则”。它的基本含意是,一般球友不能用杆面角度小于24度或长度大于38英吋的铁杆。因为这种球杆需要很高的挥杆精确度,然而这不是一般球友能够轻易做到的。 24度的铁杆, 在1980年代以前是3铁的角度, 当时5铁是32度. 所以我们业余球员该毫不考虑的把3&4铁抽掉 停止折磨自己, 改成鸡腿吧(就是卅年前的7或9木)! 能on的就是好球, 谁管你是哪根杆子打上去的? 会不会停球? 没有live转播, 就算华丽的back spin倒拉几呎, 也看不到呀~ 3. 百码内的短杆 “一杆300! 三杆100~~~”的冷笑话, 在现实球场上一点都不好笑. 既然木杆距离已经定调, Par On是个美梦, 具体要追求的, 还是 不 要 浪 费 approach那一杆! 这一杆靠的是经验: 在不同的果岭条件下, 相同角度的wedge, 飞行加滚动的距离, 是大不同的. 只有勤下场才能真正掌握到诀窍. 没有周周下场的假日丙组, 也不要太苛求自己了! 4. 从1呎到100呎 OB可以Mulligan, 弯偏, 下水, 遗失球, 都可以罚杆抛球重来! 但是来到果岭绿地毯之上, 没有人想要之字形前进, 没有人不想一枪毙命! 1呎以内, 除非抓很大, 球友大概没有不给OK保送的. 可是从1呎到100呎呢? 草种, 草长, 草纹, 坡度, 转折…? 就算caddie清楚告知信息, 力量的拿捏, 方向的准确, 还是操之在己. 一推的喜悦! 两推的惋惜~ 三推的懊悔?? 更多推的抓狂*&^%$, 业余球友面对PR时的心理抗压, 就是对自己极大的挑战. 职业选手在众目睽睽的live转播下推杆, 面对压力. 不只是领先组, 争取冠军赛头衔, 与千百万奖金的差距; 落后者希望不要被cut; 希望保住明年巡回赛的资格; 希望能有奖金落袋, 支付下一站挑战的旅费; 更希望给心爱家人美好的生活….. 只能庆幸的说: 幸好我不靠打球吃饭, PR87, 还有很长的岁月让我可以慢慢历练… 今夏虽然一推还是屈指可数, 但是九成以上的推杆, 力量都能过洞. 避掉很多birdie变chicken的尴尬, 这是最大的收获呗! (责任编辑: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