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高尔夫品牌Dance with Dragon(DWD)正式登陆日本球具网站TSG。签约著名职业球员片山晋吴(Shingo Katayama)后,Dance with Dragon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与其他大众球具厂不同,DWD通过控制产量保持产品品质,当然价格也比较贵。 最近日本高尔夫球具网站GolftoImpress的测试员gocchin 测评了Dance with Dragon新款锻造挖起杆(Dance with Dragon FORGED wedge,60°)。 下面是他的测评: 当我刚收到这支挖起杆的时候就发觉此杆的反弹角特别大,60°的杆面角配上了10°的反弹角。 此款挖起杆由Masahiro Tomaru设计和打磨,旨在追求倒旋控制和准确性。 Masahiro Tomaru和测试员gocchin Masahiro Tomaru在日本可算是顶级的挖起杆打磨和设计大师。他是Grind Studio 的主人,也是Fourteen MT-28系列挖起杆和Royal Collection的DB FORGED挖起杆的设计者。 Tomaru曾是一名职业高尔夫球员,在他18岁至22岁期间一直在参加巡回赛资格学校(Q-school)。由于意识到职业道路的艰辛,Tomaru转而到Dunlop(现在的Sri Sports,Celveland和Srixon的母公司)销售部工作,随着经验的累积,他找到了自己真正擅长和喜欢的工作–设计球杆。因为Dunlop的竞争非常激烈,Tomaru在25岁的时候去了Fourteen Golf,一呆就是11年。也是在这里,Tomaru磨练了自己的技艺成为高超的球杆设计师。大部分的Fourteen铁杆设计都由他负责,同时负责MT-28 挖起杆的设计工作。 MT 就是他的名字Masahiro Tomaru的缩写。 再后来,Tomaru离开 Fourteen创办了自己的公司Grind Studio。起先承揽大公司的挖起杆设计业务,比如为 Royal Collection DB FORGED 挖起杆。每一支GS挖起杆都由Tomaru亲手打磨,一年当中他有60%的时间是在为职业球员和那些顶级球友打磨球杆,因此一般人很少有机会得到他亲手定制的挖起杆。 也正是因为仰慕Tomaru的大名,Dance with Dragon专门请他来设计和打磨新款挖起杆。因此此次Dance with Dragon新款锻造挖起杆的数量非常有限,全部由Tomaru亲自手工打磨。 杆背上的鳶尾花标志用来代表不同杆面角,比如60°的挖起杆上面有4个鳶尾花图形。从测试额这款是黑头挖起杆不是很耐磨。杆头的形状很漂亮, Tomaru的打磨工艺保持了以往的高水准。平滑的杆底可以让我轻松应对各种球位。 直直的刃部顶线非常锋利,较高的杆头趾部增强了杆头可控性。杆底前缘比较柔和,后缘则有利于顺利地穿过各种草皮。当杆面打开的时候,这款挖起杆能轻易的指向目标方向。 有人把此杆当做补充杆,用来处理偶尔的高抛球;也有人用的比较频繁包括障碍救球时也拿来使用。取决于你的用法,无论哪种, DWD 60°都是多用性非常强的挖起杆,而且它的外观很漂亮。但也有人觉得它的杆背花纹太复杂了,个人觉得还可以精简一点。 击球时你能感觉到球在挤压杆面,并且倒旋着飞出去。触感很柔软但绝不是软趴趴的感觉,倒旋丝毫不逊色于大部分符合沟槽新规的挖起杆。 一般60°的挖起杆的反弹角在4°-8°之间,此杆的反弹角高达10°,这样的反弹角打低飞球是有点高了。不过也不是那么绝对,这还跟球手的挥杆类型和球场条件有关系。 用60°的挖起杆当做沙坑杆用是高手的权利,不过当我在测试中我尝试用60°挖起杆在障碍中救球时还是蛮有效果的。10°的反弹角在软沙坑中足够用了,而且在日本相对茂密的球道上也能用。 反弹角越高,对于喜欢挖地的一般球友而言的容错性也越高。日本有的52°甚至50°的挖起杆也用10°反弹角。在困难球位和比较硬的球场上,这样打的反弹角直接影响杆底前缘触地,尤其是对那种下杆比较陡的球手而言。 总之,对这支挖起杆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可用性非常强。此杆非常适合在50-60码的距离内使用(除了劈起球之外)。 无论对外观,手感还是倒旋,我都是比较满意的。你也可以选择比较传统的 56/10或者58/10 。不同的人选择不同配置,60°的比较适合我,哪个更适合你呢? 关于此杆的具体信息: 此杆由S25C锻造,符合沟槽新规(不过乍一看沟槽特别的锋利,我还误以为是超标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