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分享一个今天听起来有点儿不可思议的故事。上世纪70年代,有个开起重机的英国人叫马瑞斯-菲利特克罗夫特(Maurice Flitcroft),他一直梦想能参加英国公开赛,并希望与尼克劳斯同场竞技,获得名望与财富。当菲利特克罗夫特开始做这个梦时,他甚至连一套属于自己的球杆都没有。但这不是问题,他通过邮购买了半套球杆,又从图书馆借来高尔夫教学书,在居所附近的练习场里打一号木和铁杆,在海滩上练习沙坑技术,就这样开启了独一无二的高尔夫生涯。菲利特克罗夫特偶尔也会下场打几洞,但从未有过完整的18洞体验。然而,这并不妨碍他认为自己已做好了准备。1976年,46岁的菲利特克罗夫特来到了英国公开赛的资格赛赛场。报名时,没有差点的他在差点证明一栏中给自己填的是“职业水准”。 接下来的情节,大家可能已经听说过了。那场比赛他打出121(+49)杆,这是英国公开赛历史上的最差成绩,至今无人打破。故事到此远远没有结束。此后多年,菲利特克罗夫特与R&A玩起了斗智斗勇的游戏,他通过化名、乔装打扮,想方设法一次次混进英国公开赛资格赛。从46岁开始,直到辞别人世,菲利特克罗夫在20年时间里不断寻找新空子,不断被 “请”出赛场(最长的一次,他打了10个洞才被发现)。每次他都对自己说:“我是去赢英国公开赛的。”很多人嘲笑他的想法,但没有人嘲笑他的执着。 这个故事记录在一本关于高尔夫精神的书里,作者是皇家墨尔本高尔夫俱乐部球队的队长理查德-艾伦(Richard Allen)。而就在皇家墨尔本,还诞生过一位更值得尊重的梦想家。15年前,并不富有的澳大利亚人彼得-曼(Peter Mann)想创办一项高尔夫业余赛事,以弥补自己年轻时的遗憾。那时,彼得仅有的资金来自房产变卖,妻子是他唯一的支持者……但无论遭遇多少挫折,他都没有放弃梦想。最终,彼得创办的比赛成为了赞助商排队赞助、澳洲最有影响力的业余赛事,每年都能吸引排名世界前十的业余选手参赛。 你应该已经猜到了,彼得创办的赛事就是澳大利亚业余大师赛,一个为业余球员筑梦的舞台。虽为业余赛,赛事从头到尾都按照职业赛规范进行运作管理,冠军还能披上绿夹克。这种大满贯赛般的仪式感,无疑会给业余球员带来未来的憧憬。这正像彼得为他的赛事选择的座右铭那样——Live The Dream,为梦想而生,怀着梦想生活,而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坚持梦想,永不放弃。 46岁的菲利特克罗夫特能够从零起步,挑战英国公开赛;彼得可以舍弃个人财产,创办澳大利亚业余大师赛,那么,年轻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坚持自己的梦想呢?从业余到职业,从球员到球星,从来都不是一步之遥,即使那些天才球星也同样经历过无数场比赛的磨炼和洗礼。只要坚持梦想,哪怕路途千里迢迢,最终也不会把人带进一片茫然。 这也正是我这个职业球员经纪人每年年初都会陪伴中国业余球员来到墨尔本的主要原因——在那里感受梦想的力量,在那里和有志青年一起体验Live The Dream。这比一切都重要。 (责任编辑: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