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正式比赛,球员A的球停在了球车道上,很自然地直接就把球拣起来——意图很明确,当然是准备接受不可移动妨碍物的免罚杆抛球补救。 A拣球时,一位现场裁判刚好在附近看到了这个过程;出于担心球员不熟悉规则处置程序的本能反应,裁判本想喊一声要球员先别急着拣球,但已经来不及了,只好赶紧走过去,看球员打算如何处置。 球员看裁判过来了,主动说了一声:我要抛球! 裁判:当然可以! 球员直接站在球车道左边的球道上准备抛球,裁判赶紧制止:你必须先确定最近补救点! 球员蒙了(看情形显然是没有听说过这个专业术语):最近补救点? 裁判来不及做更多的规则解释,先确认了初始球的位置,然后直接指导球员按程序确定最近补救点——结果很糟糕,最近补救点的一杆范围刚好在球车道右边山坡上的乱石区! 球员很不爽:在这抛球我还不如直接在球车道上打! 问裁判:我再放回去行不行? 裁判回答:行是行,但要加罚1杆(静止的球被移动)。 又问:那我宣布不可打呢?两杆范围可不可以到球道上抛球? 裁判:可以,但还是要先因为静止的球被移动罚1杆,宣布不可打再加罚1杆。 球员一听毛了:那我不亏死了?不干!还有什么办法? 裁判:除了选择按最近补救点一杆范围抛球外,如果你选择其他方法,都得先罚1杆。 球员权衡再三,最后还是选择了在最近补救点一杆范围抛球(当然是能省一杆是一杆),但不幸的是,A抛球后的球位实在不好打,用了两杆才把球打回球道——还是“吃亏”了。 这个案例给我的印象极深。 体会1:“知晓规则”不仅仅是规则明确规定的球员的责任,更能在关键时刻帮助球员省杆。 据一般的经验判断,A平时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是习惯了在球道上抛球补救,恐怕根本就不知道还有“最近补救点”这一说,因此想都不想就先拣球了;如果A比较熟悉“最近补救点”的概念,一看球位及球车道附近的环境,就能大致推断出选择免罚杆抛球可能的后果,则完全可以先不动球,实在不行即便直接在球车道上把球敲到球道去也要更保险。 体会2:裁判的角色 如果当时裁判不吭气,或者干脆就装作没看见,别去“挑”球员把球拣起来会不会有问题这个事,不要“多事”,而结果A就在球道上抛球了,行不行? 如果真是这样,一则对场上其他比赛球员不公——A违规得利;二则裁判本身严重失职——见错不纠。 有时候,球员被裁判处罚了很恼火,认为是和球员做对,应该先告诉球员,不要让球员犯规。 除了规则明确规定“知晓规则是球员及其球童的责任”外,很显然,裁判不可能在比赛现场来给球员上规则课;裁判当然可以应球员的要求告诉球员按规则应该怎么做,但不是“必须”跟在球员屁股后面随时做规则指导;在球员可能出现违规行为之前,如果裁判有所察觉,当然可以想办法争取事先制止,而不是“看热闹”似的等球员违规了再去处罚;但如果裁判来不及制止或没能有效制止,那也不能就把怨气都撒在裁判身上——谁让你不去“知晓规则”? (责任编辑: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