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球友说到在欧洲打球,很多球场都要求有绿卡,如果没有绿卡、没有俱乐部会籍、没有差点记录,就等于没有资格打球了。 球友还具体提到了他自己参加的绿卡培训,两天课程内容,包括各种基本挥杆练习,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对规则礼仪的讲解上面。最后还要考试,打par3的 9个洞,27杆的标准杆,只要遵守球场规则、在90分钟内完成便能通过考试,取得绿卡。 再想想目前国内的情况,对比之下只能是两个字:无语。 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打高尔夫的条件是“有钱有闲”;反过来说也就道破了打高尔夫的门槛:有钱、有闲——说白了,最关键的还是这个“有钱”。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了,“有钱”早就不稀奇了;况且,虽然一再被戴上“贵族运动”的帽子,但高尔夫其实有各种不同的玩法,像冯大导演那种公开宣称非得玩上几百上千万的毕竟是极少数,如果只是作为一种普通的运动爱好,打高尔夫花的钱并非传说中那么吓人,“打得起”的还是大有人在。 “有闲”更不是什么大问题,早有名言:时间是挤出来的。只要自己愿意,把麻将桌上的时间挪到练习场、把酒桌上的功夫花到球场上,这高尔夫也就能打起来了。 依俺看,国内打高尔夫的门槛至少算不上一个“高”,但真的缺设了另一个门槛:资格。 开车需要驾照。以现在的经济水平,谁买个车都不是啥了不起的事,但你把车开上路得有一个必要条件:先通过驾校培训,取得驾驶执照。 打球不需要“球照”,谁都可以扛着杆子下场,“交钱”就是唯一的条件。 如此一来,即便是从来没有摸过球杆的,也可以直接奔球场上锄地——那可是真“锄”,一杆一杆把绿茵茵的草地挖得惨不忍睹;无法计算“差点”的照样乐呵呵站到蓝梯,管它能打多少杆;什么“规则”、“礼仪”就更不要说,谁见过学球时有在练习场上规则课的?几年球打下来连基本规则都搞不太明白的绝不是凤毛麟角。 记得有一回下场,同组球友很自豪地向他的朋友介绍俺是裁判,对方一下子把眼睛瞪得老大,表情相当的吃惊:裁判?高尔夫还有裁判?不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么? 球打得多了,时常感慨怪不得社会上对高尔夫会有这样那样的“偏见”:打铁的自身就不够硬么! 随便到哪个球场上转一圈,很多在社会生活中遭人诟病、惹人侧目、令人唾弃的现象不都多少能找到其缩影么?显摆的、耍阔的、装大爷的、污言秽语的、大呼小叫的、大赌特赌的、打骂球童的、不管不顾的、破坏场地的、我行我素的、乱扔烟头垃圾的、老子天下第一的,随便都可以列出一大串。 更别提什么“高尔夫规则”、“高尔夫礼仪”、“高尔夫精神”之类,搞不好会吓着人,把自己给弄得下不来台! 跟帖的球友还描述了他的一个经历:当初刚接触高尔夫,和另一个只打过几次练习场的朋友两个人兴冲冲的跑到球场买了票,下18洞场打球。打着打着, 就看到巡场的教练开着小车来找我们(估计是后面组的人觉得我们打的太差劲了)。教练询问了一下我们的情况,虽然觉得我们俩打的实在是太差,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提醒我们要让后面组的人先过去。又过了5分钟,教练又开车回来了,似乎想起来了什么,询问我们俩有没有高尔夫绿卡?发现我们没有绿卡,就开着小车把我们直接转送到了par3 练习场地。 这种情形在俺们“天朝”敢想象么? 这么看来,好像还真应该有个“球照”什么的,作为打高尔夫的门槛——譬如,在高尔夫练习场打过多少粒球、是不是通过了高尔夫基本规则与礼仪的培训。 俺曾经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出过这么个主意:由各个地方高协出面,与各球场或练习场合作,常年举办《高尔夫规则与入门》的培训班,就按目前中高协考初级裁判的难度设置课程,再结合业余爱好者的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一些更实用的内容(如打球的费用构成、球杆购置常识等),考核发证,有证的下场给予一定优惠,没证的加收一定费用。 人曰:你这个主意好是好,可不符合国情啊! 想想也是,咱不都是在“天朝”混的么!胡思乱想些啥呢?管个鸟用?呵呵。 作者:风尘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