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泰云,云南大理人,2000年毕业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观赏园艺专业,2002年来到昆明阳光高尔夫俱乐部,任草坪部经理,2008年担任草坪总监。 在人们的脑海里,草坪总监一般都是皮肤黝黑、身材偏瘦的形象。但记者见到刘泰云时,原来的概念完全变了,他穿着一件整洁的粉色T恤,白净的脸上不时流露出灿烂的笑容。此前,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杨文良曾告诉记者,昆明阳光高尔夫球场以“精致”闻名。于是,记者就以如何将球场做得“精致”和刘泰云进行了探讨。 记者:你认为什么样的球场能算得上“精致”? 刘泰云:“精致”与否体现在细节上,比如沙坑边缘的草是否修得整齐、沙坑沙的纹理是否均匀、球道和高草区的边界是否圆滑等等。 记者:听说你在做总监之前也从事过草坪养护,和高尔夫草坪养护相比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刘泰云:以前我做的是普通园林的养护,管理比较粗放,方法相对单一,而高尔夫草坪管理有一套系统的流程,规矩比较多,二者之间的差距就在这里。 拿剪草来说,一个是相当于剃头,把头发剪短就可以;一个相当于做发型,要剪得专业、漂亮才算到位。 记者:我采访过的很多球场,像你们这样追求“精致”的并不多,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刘泰云:场地周边的别墅都是和球场捆绑销售的,要提高房产价值就必须提升球场品质,球会业主把球场定位在“高端中的高端”,我当然要力争把球场做得更加“精致”。 记者:你是怎么做的? 刘泰云:要做精致的球场,有许多工作是机械无法做到的,所以我动用了比较多的人工。比如我在每个球道都要安排一个人全天候负责打理,做一些耙沙、补球疤、补水、扫露水等细节工作。在阳光高尔夫球场,喷头周围的草坪也需要用人工去修边,这在其他球场是很少见的。 记者:你们草坪部有多少工人? 刘泰云:我刚接手草坪部的时候,手下有200多个员工,现在精简到了80多个,其中做场地养护的50多人。这可能比其他部分球场多一些,但是以目前的硬件条件,要做到现有这种“精致”的标准,50多人已经是底线了。 记者:有没有办法缓解一下用人成本的压力呢? 刘泰云:我们球会一直以来都在控制客流量,每天控制在120人以下,周末的非会员预订也只有70个席位。这个措施给我创造了比较宽松的养护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人工的使用量。但球会按照劳动法规定给每个工人都上了保险,人力开支的压力还是很大,因此只有选择更多的新型、先进的养护设备,同时寻找更多便捷的养护方式,才能逐步缓解问题。 球场介绍 阳光高尔夫球会坐落于昆明市内,为18洞国际标准锦标级的山地丘陵型球场,球场由美国著名球场设计公司——罗伯特·琼斯公司负责设计。 作者:周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