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理工科出身,脑子早被训练出固定模式。 俺练球早期先是觉得物理没学好,速度,加速度,离心力,惯性,角速度,动量都没整明白,天天想啊,琢磨啊,画图,建模型。 过一段时间,练球多了,球也大多数打得嗖嗖的了,但就是觉得距离不够,也不稳定,经常出些幺蛾子,又觉得生理和人体解刨没学好,肌肉,关节,神经咋配合,咋支配没谱,于是找出个骷髅骨架,研究哪是锁骨中心,肩关节的吊挂结构,腕关节的运动规律,膝盖咋摆动,肘关节用那块肌肉调动。俺不算过分,看新浪博客,还有球友研究抖臀和晃的。 又练一段时间,在练习场好像靠谱了,距离上去了,也稳定多了。C, 咋下场老瞄不准,才发现原来是几何没学好,两点之间连线都连不直,平形线都画不出来,脑子里的两条铁轨实际上都打着交叉嘞。果岭上推杆直线都不直。于是地上放两根alignment rod练球,果岭上用木匠激光辅助,或拉根线(老米和Jim furyk都干过)。 等这些都想过了, 5年-10年就过去了,还是时不时打出烂球,爆洞。这时候才想起心理学,管理学,不对啊,俺们那年代,心理,管理是文科,这回抓瞎了,咱没基础啊。要不再研究研究气象学,地形学,植物学? 文科出身的男士和所有女士都直接跳过这些步骤,本山大叔说话“老整那没用玩儿干啥?”打球就靠俩儿字:“感觉”,总括一切,纲举目张。想想也是,外国人管高尔夫叫“moment of truth”,“game between your ears". 感觉高于知识,前面几年的一些进步,不过是练的多了,有感觉了,跟知识关系不大。卖油翁说的:“无他,唯手熟而”,天天练的肯定比一个月打一场球的进步大。 人非机器,也非电脑,高尔夫与理工科的头脑习惯思维差异太大。靠感觉打球的人快乐,靠知识打球的人纠结。凭感觉打球是俺追求的目标,加油加油再加油。 末了,咱还是理科人,没办法,习惯使然,贴张挥杆身体各部分角速度测量曲线(Kvest),看看这速度是咋传导,咋放大的(详细内容在去年7/25的博客里)。(附:现在还要加入电子学,计算机,研究研究GPS,手机app,准备开发一个google glass app,帮助我瞄准,积习难改,鄙视自己!)
作者: 海岛山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