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来在公关行业已经有十个年头了。刚入行时,这个行业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每当我向别人递上名片或者说起我的工作,大家多是一脸疑惑。对于很多人对公关的理解还停留在九十年代热播的“公关小姐”阶段。这个行业竞争激烈,节奏非常快,加班出差是家常便饭。遇上比稿竞标或者大的项目,连着工作几个通宵也是经常有的事情。 我认为工作压力越大,就越应该寻找一个爱好去平衡这些压力。现在工作和高尔夫几乎占据了我生活的全部,而高尔夫对于工作的益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对于高尔夫的认识是在90年代,当时在一家日本银行工作,老板很喜欢高尔夫,有时候就带同事一起去高尔夫俱乐部。当时中国的高尔夫也正处于发展阶段,打球的人以日本人、韩国人等外国人居多。再过几年去了英国读书,和几个同学上了几堂高尔夫课,后来因为忙毕业回国的事情,也就没有再坚持下去。直到两年前,才开始系统地学习,到现在算下来也打了60多场球。令人欣喜的是高尔夫在中国的普及再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了。 作为一个公关人,我的职业信条是Passion and Precision,也就是“热情和精准”。任何工作,只要喜欢,有热情,那么再苦再累也不会觉得。但是只靠一腔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要具备行业所需的知识、才能、耐心等,这样才能为客户提供所需要的精准服务。而打高尔夫球也是同样道理,有些人刚开始学球的时候很有热情,但是一段时间后枯燥和孤独的练习,停止不前、反复无常的成绩让人信心全无,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甚至半途而废了。这个时候,对高尔夫真正的执着和热爱才能使人突破瓶颈,享受破百破九的乐趣。要是想有更大的突破,必须在球的距离和方向更加精准,就像有人说的“长杆好是表演,短杆好是艺术”。练习短杆小杆是低差点球手所必需的。 其实当时接触高尔夫并没有特别明确的目的,但是这两年的高球生活,除了球技大有进步外,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也受益非浅。总结以下几个方面的心得: 心得一:应对压力的能力大大提升。 打高尔夫,不仅仅是同组人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自己和自己的比赛。一场球18个洞下来,总是有那么几个洞发挥不够理想。有些人的心理素质不好,一个洞打坏了,接下来的几个洞便溃不成军。我在近几个月就有这种倾向,因为对自己的期望值高了,出现失误的时候,就会有很强的挫败感,如果接连几杆出问题,自信心都到崩溃的边缘了。这个时候,心态的调整和恢复非常重要。就像工作中策划的一个几百人的大项目,总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意想不到的情况或者错误,有时还会有来自客户的不满和压力,重要的是不要慌,静下心来找出原因予以解决。毕竟紧张气馁都与事无补。 心得二:学会了理解和接纳。 因为打球的共同目标,很多陌生的人会走到一起成为球友,很多时候大家除了打球的共同爱好之外,彼此还未能成为知己朋友,但一场球下来,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基本会显露无遗。有些人急性子,不注意打球礼节;有些人脾气差,摔杆或者责骂球僮;有些人话多,别人在推杆的时候还喋喋不休自己刚才的一个失误。和这样的人同组打球,特别考验自己的心理素质。你可以选择善意提醒,但是这样的习惯不是一个提醒可以马上改变的,所以就要学会排除干扰,专注打球。并且要有理解宽容的心。就像我的工作中,总会碰到一些个性与自己窘异的客户或者团队成员,要求同存异,才能和谐相处,共同进步。当然还有很多人球品球技俱佳,与这样的人打球是一种享受。 心得三:一场好的球不仅要有胆略,更重要的是策略。 随着球技的不断提高,也开始像职业选手一样,应对不同的情况会使用不同的策略。我的球道木一直处于不太稳定的状态,但是自己特别沉浸于球道木打好的那种畅快感觉。想想看,如果一个三百多码的四杆洞,谁不想第二杆用球道木攻到果嶺边。但是如果出现失误,代价也很大。不如选择我能够控制的六号铁,距离虽然差点,但准确率高方向性好,同样有上果嶺的机会。我的最好成绩94杆就是基本没用球道木,通过铁杆的稳定发挥而创造的。工作中也是如此,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看似保守的策略有时候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心得四: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事物 公关人很多意义上需要的是通才,也就是说知识面要广,最好是多才多艺,有道是技不压身吗。我们公司管理了两年汇丰冠军赛的媒体中心的赛事宣传,我作为公司里的实战“高尔夫专家”,对于每个球手的名字和背景了如指掌,还有文章翻译和撰写的高尔夫专语也都不成问题,对于这个项目的执行可以说游刃有余。随着时代不断的变迁,职场人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面,对任何新生事物都要有“好奇心”,用开放的学习心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技能,才能与时俱进。 打球前因为讨厌坐飞机而不喜欢出差。现在可以带上球包,每到一处出差都尽可能安排场球打,领略不同球场的风貌和尝试不同的挑战对每一个高球热爱者都是一件乐事。目前已经打了北京、上海、海南、深圳、南京、杭州、青岛甚至是荷兰的球场,梦想是打遍世界各地知名球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