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黎叔快两年了,从未谋面,而我却把他视为高尔夫圈里的好朋友。 人生总有一些让你忘不掉的人,无论你与他(她)交往或长或短,就像手机的系统,总有一款是你最属意的,你会觉得很对路,倍加珍惜。黎叔与我应该属于彼此都对路的人,因而从结识开始,就从未间断联系。 去年的某天,我收到一件包裹,拆开一看,里边有厚厚的一封信,还有几个彩绘过的高尔夫球。这是读者的来信,署名为黎克。黎克自我介绍,他已经70多岁了,是《高尔夫》杂志的忠实读者,阅读杂志已有10年的时间了,看杂志打球是他业余生活的一大乐趣。看了我写的《C型人生》的卷首语特别有感受,想认识一下我。他还在长长的信中,表达了他在国内国外打球所引发的感想。 我给他回了一个电话,彼此聊了很多,感觉像老朋友一样,从此便开始了更多的交流。 黎叔是上世纪50年代北京高校的高材生,毕业后定居哈尔滨。改革开放后,长期在国外工作,学会高尔夫,球龄20年,最好成绩打过70多杆。近年,由于胃病手术后不能全挥杆,打球受到了一些影响。不过,这并不妨碍黎叔接触高尔夫。冰天雪地中,黎叔会在没人的地方挥上几杆;冰雪融化后,他会在公园的草地上练习一下切杆;到南方看望儿子时,他会找个人不多的球场,先把小费给了球童,把人支走,然后一个人慢慢打。黎叔酷爱高尔夫,球场礼仪好,从不**,真正是享受高尔夫的绅士。 黎叔是个老“愤青”。日本政府挑起钓鱼岛事端的时候,他在哈尔滨参加抗议活动,并想打着横幅驾车到北京,在日本大使馆门前静坐抗议。我同他的通话中,他一再表示,现在的青年人没有锐气,没有血性,他实在看不下去了,他要站出来。我在电话中支持他的爱国行动,但作为朋友,担心他的身体状况,更担心他生病的妻子没人照顾,便劝他取消这趟行程。好说歹说,最终黎叔同意了。 黎叔还是个热心肠。当我告诉他编辑部的年轻人都知道他这个人了,他便时常寄些哈尔滨红肠和点心给大家,希望大家在下午茶时间吃点儿东西。最近黎叔又寄来一些点心,结果北京天气太热,怕点心变质,北京的邮局只好原物退还。黎叔提及此事,有些不落忍,表示有机会来北京一定多带些好吃的给大家。 我进高尔夫这个圈子时间不长,见识过牛气的,见识过泄气的,见识过财大气粗的,见识过嗜赌如命的,但像黎叔这样平平常常却和蔼可亲的,却是我最尊敬的。我相信人和人之间有着生命的密码,密码对的,便可以成为无话不谈的真正朋友。 黎叔,好想见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