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高尔夫球场参观之前,老板就给我们布置了任务--参观后写一篇观后感。而由于种种原因,其实也没有原因,几天过去了,老板来收作业的时候,我没有交的东西。相较于老板的期望,我很惭愧。出于我的愧疚之心,我决定:虽然过了期限,但我还是把它写下来吧! 高尔夫球场参观感言 连续两天参观了两个非本土设计师设计的球场,多多少少体会到不同设计风格所带来的不同视觉冲击,并且感受到设计师的生活环境对设计风格的影响,这是我以前所领略不到的。 都说京华粗糙,以至粗糙到让我无法记起她的好,而华堂却不然,其线条之美仍深深地刻在我的脑中。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视觉冲击吧! 抵达京华,我们首先参观的是练习场。练习场只有一层,而跟我以往去的北辰高尔夫练习场不同的是,这里单独设了教练区,而最为特别的是教练区的打席旁设置了镜子,以供矫正姿势之用。但如何把镜子从教练区“引出来”,是吾之所思也。 在参观之前,我从来没有想到发球台区域的设计也存在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前,我总以为,发球台各tee之间或多或少呈阶梯状,因此就没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但实际上不然,各tee之间的通道就存在积水问题,各tee虽然总体上呈阶梯状,但由于球员的频繁践踏,容易造成通道凹陷,从而引起积水。因此,tee台间的留空处一般为中间高,两边低,从而易于向两边排水。 京华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其球道沙坑。沙坑沿着球道延伸,最长的可达280Y,而华堂的沙坑群也不容忽视。沙坑面绝大部分面向tee台和球道。沙坑的上缘必定是山坡的最顶端。以前的课程设计里头,我在设计说明书里就写道,沙坑面完全面向站在tee台上的球员。到现在。我才领略到其突兀感。这样的沙坑,一方面让球手徒增一定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也给球场管理人员增加了管理的难度。经管理人员介绍,但是沙坑沙的管理就需要配备专门的人频繁管理。而且沙坑群一贯到底--面朝tee台、球道,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不过,听说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沙坑景观,是管理人员简化球场管理的结果。在澳大利亚,这样的沙坑再配以适当高度的长草,将大大降低沙坑的突兀感,使沙坑回归于自然。但是,长草的配置主要是不利于加快球员的击球进度,影响经营效益,这也间接提示我们,高尔夫球场的设计,要考虑要权衡球场使用者、经营者和管理者三方面的关系。 水是我最钟爱的球场元素,尽管这有种喧宾夺主的味道。之所以喜欢,主要是觉得,因水的流淌,使诺大的球场有了真正的生气,涓涓细流却可软化周围景观的硬质感。所以,当我看到京华前九洞的水时,喜爱之情油然而生。溪中的步石、汀石供人进一部亲近自然的机会,那当然,我也绝不放过这样一个亲水的大好机会。但后九洞引入潮白河,其水面积 顿时变得很大,也许是水面积过大,导致管理不足,河水发臭,以至于影响后半场。再加之水域边缘或用卵石或用木栅栏以拦截土壤。卵石还不赖,但高于球场边缘的木栅栏就大大增加了距离感,给人感觉很不好。而华堂,由于防渗措施不得力,水域区只剩空池了,想看水都难啊! 两个球场的果岭就给人截然不同的感觉。京华的果岭区地形高低起伏,小山包不断,华堂的果岭则顺着地形,其主要的高低起伏是四周高,中间低。此外,参观过程中还让我见识到什么是双果岭和连体果岭。以前,赵老师在讲高尔夫规则和礼仪时提及连体果岭是我害一头雾水呢,参观后才得以清晰。 从前没有想到球车道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球车道停车带的设置极不规范,而电瓶车在车道上的停放极为随便,而且车道宽不到2米,多采用混凝土砖,加之球车道没有路牙石。 而由于使用年限不长,京华的球车道问题还不太突出,反观华堂,则明显至极。两侧没有路牙石,因此路缘草要经常修剪才能保持整齐美观。路面残破不堪,碎石不绝,而行驶其上的电瓶车噪声不断,座上客摇摆不定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层出不穷。 很喜欢华堂的植物景观,茂密的乔灌木错落其中,或许,只要是成熟的球场都会有这样的景观。高大的乔木排列在球道两侧,其树影定会或多或少地落在球道上,不知道这些树影会对球员有影响呢?两个球场都大量保留了本土原生植物,但落叶之际球道满布落叶,一方面银白色的叶子经常与高尔夫球混淆,不利于球员迅速行进,另一方面又不利于管理工作的进行。所以,球场乔灌木的种植还应考虑书种自身的特性以及当地气候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