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但他们学到的美国文化越来越少了。文化差异成了中美学生之间的隔膜,而高尔夫运动打破了这层障碍,带领我自然的融入了美国文化。 来美国之前,我有考虑过很多学校。本来想去个大城市,但一个美国朋友说:去大城市就只会天天跟中国人待在一起了,要去美国就应该去个纯粹的地方,不论从学语言还是了解当地文化方面都有好处。 那段时间我一直纠结该去哪里上学,直到听到这个报道: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报告称,美国大学的国际学生人数已达到约72.32万人。更夸张的是,商学院非常受中国学生欢迎,西部的一个学校的管理课上总共30个学生,中国人占了28个。有些美国人称不喜欢与中国人一起上课,因为中国人太无聊,上课没有互动,不与同学分享经验。 除了上课时间中国学生不互动,其实在课外活动和生活娱乐中,中国人相互扎堆,也不太与美国人玩在一起。在食堂北京人与北京人侃,图书馆里上海人跟上海人聊,校园里韩国人和韩国人玩,球场上黑人和黑人打球等,很少能看到不同人种成为形影不离的朋友。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国人很难真正融入美国社会(除了土生土长的ABC)。国家与种族之间的界限好像一层隐形的膜,无处不在。如果不能融入当地人的生活还不如留在中国的好,于是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北卡罗来纳州,并幸运的获得奖学金加入大学生高尔夫球队。 大学生运动员就不存在因文化和肤色不同而被分割的问题,高尔夫运动反而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大一刚进校队的时候,只有我在教练要求的练球时间以外还去练习,后来这种正面作风影响了懒惰的美国人,他们经常跟我去“加班”;美国人对浪费食物没有感觉,有一次来自非洲的老黑队友看不惯了,说,你们知道这些食物在非洲能养活多少人嘛! 队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每个人的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队友。每天4个小时与队友待在一起,每个周末一起去参加比赛,训练之外大家还开party,听音乐会,过感恩节复活节等等。我们在一起学习彼此的文化,知识变得更多样性,高尔夫运动给了我与他们玩在一起的理由,缩小彼此之间的距离。 高尔夫运动不但拉近我与美国人的距离,还提升了我在这个团队,甚至是当地社区的地位。我们的商学院有一个叫Holland Fellows的组织,这个组织促进我校与复旦大学的中美交流。每年复旦大学派出12名优秀学生到我校进行学习研究,我校12名学生再与他们一起去复旦对研究的题目进行演讲。 复旦学生来我校的时候,我们校长特地邀请我参加他们的晚宴,并与他本人同桌进餐,这真是个莫大的殊荣。校长还要我在晚宴上发言:作为一个中国的学生运动员我体验到了打球与学习的完美结合。 平时除了打球,我还会以学生运动员的身份参与当地社区服务,比如,进社区养老院给老人们做圣诞礼物;去小学给小朋友讲故事;为乳腺癌患者筹善款; 这些生活中的小事提升了我存在的价值,也让我更深入的参与美国人的生活。语言有国界,但高尔夫无国界,它打破文化差异的隔膜,带我融入美国文化。 作者:徐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