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教育,对中国山区贫脊的孩子与香港打游戏机长大的学童,相对来说有着天渊之别;而我们香港的家长,一向望子成龙心切,有些时更未免矫枉过正,对教育往往抱着立竿见影的要求,认为预设对号入座的成果-- 英语教学才是良好的教育。
       什么是良好的教育呢?很多教育学专家会告诉我们,以下是笔者遇过的两件围绕着家长带子女学习高尔夫球的锁事,和一些个人体验,藉此反映出母语教学和学习的迷思,和笔者认同的良好教育意义。           去年夏天,一位很久没叙首的朋友来电,刚得知笔者在此涂鸦,很客气询问他儿子学球到哪里最好。笔者记得他是不打高尔夫球的,所以先问孩子多大和他的动机,答复是他的孩子刚上中学,而他最好的同学打高尔夫球打得很好便嚷着也要学。我说那便让他们一块学不是可以吗。          他再说,那教练不是洋人,他想找个洋教练,打球顺道学英语,和让他儿子多结识一些说英语的朋友,还表白说儿子只能派到中中升学,不想儿子重轁自己覆辙,毕业后英语不好;他再补充,洋人教球费用贵些,这点他也明白,但是值得。          我一时弄不清楚他是想儿子学英语还是学高尔夫球,便大胆提议他送儿子到英国一个三个月的高尔夫夏令营,我以为他会嫌贵,岂料他说担心儿子两样也学不好。我心想他岂不是前后自相矛盾,匆匆敷洐数句便收线。
     这带出一个基本问题:学习一种技能是否一定需要用母语?也想起我家不懂英语的妈妈以前怎样教晓一个全不懂广东话的菲佣弄出一桌广东人过节食用的佳肴。          学习技能是一种学习层面,多以模仿为主,教科书和语言不太重要,主要是所谓「跟到个好师傅」。除此之外,学习另一层面便是知识的吸收。有次笔者旁听一位中国教练教授高尔夫球球例班,说到球若被狗含了走放在别处,便可以在那里继续打,不用放回原处。          班中有位小朋友问道,如果有只麻鹰在空中含了球飞到果岭掉下算不算。教练说这也算,刚好把球掉进洞也算。那小朋友便说那末我不用学球了,我只要训练一只懂含我的球到洞里的麻鹰便可以了。           各人大笑,但他的创念没多人欣赏,若遇上刻板的老师可能还要受罚。香港就是要教育出这样富想象力的孩子,母语教学和非母语教学有关系吗?没有,如果孩子用什么语言也敢发问的话。          几年前笔者在香港大学做学生上课,班上很多刚从内地来港的学生很敢用不流利的英语发问,他们念的中学全部都是比香港「中中」更「中」「中」;对他们来说,香港人争抝母语教学不过是小题大造。          当然,他们全部都是优子,优子早已学懂怎样学习,亦一语道破,就是教导出怎样学习便是良好的教育,learning is to learn how to learn,这和用什么语言表达,参考什么文字的教科书,没有绝对关系。严格来说,绝大部分的知识都可以图象化,抽象或艺术的理念和境界更是超出既定语言和文字的层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