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瑞银投资银行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李则旻于去年9月9日在时代广场泊车时,被尾随驾车的大律师陈聪枋指他so bloody incompetent,(《苹果日报》强译作“无能”,应是“不胜任、不及格”之意),李下车响应“f - - k you”,随后涉嫌向对方动粗,李否认袭击伤人及刑事毁坏罪,案件正进行审讯。 笔者引述此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指出类似事件在高球场上可谓每天也有上演,尤其在一些不太严格的内地球场上,而二者在性质上亦有多个共通点,值得我们业余高尔夫球爱好者细嚼一下。 其实,现今喜爱打高尔夫球一族,大多是中产以上高学历人士,和以上当事人一样,都是高收入专业人士,为何会因一些小事发生争执? 球场大“塞车” 首先,类似事件的发生,多因一组人打球太慢,令随后一组感觉节奏被阻,此种情况在高球场内亦俗称“塞车”。“塞车”一久,挥杆时心理上不能一气呵成,筋肌也欠连贯性,影响成绩。随后一组往往因此不耐烦而抱怨,骂声四起。 然而,骂人的几句惯用语,也不外乎“唔识打唔好学人打啦!”、“打得咁慢阻住地球转咩!”和“有冇搞错,学识都无用啦!”等,意思和“ so bloody incompetent”相似。 两组人打球,本应前后分隔最少二百码,何来近距离接触,酿成初而发生口角,继而动武这种高球插曲?这通常有两个可能: 其一是后一组的人在球道上站着等得太久不耐烦,未等前面一组球员全部离开便打球,而球偏偏打得又直又远,就算没击中前边的人也落在他人身旁,前组人便停下来等打球者前来理论;其二是“塞车”塞到一些par 3洞发球台前,八人近距离怒目相视,其中有人出言挑衅,一发不可收拾。 此这种情况下,球例上本已清楚列明,不论有心或无意,从后打球者绝对是错的,因为有违安全规例。打球者应上前道歉,通常大家也会不了了之;但若遇上蛮不讲理之人,反客为主,那末前组人便有权召球场负责人(marshal)前来调停,但很多时marshal未及赶到之前,八名球僮无力劝阻下,双方共八球员已分两大阵容大打出手,武器不用说是顺手拈来的合金属球杆! 球场上“宾虚”场面 笔者多年前在内地曾目击过这种球场“宾虚”场面,好不“文明”,料今天高尔夫在内地已日趋“文明化”,此等有辱高尔夫的不君子场面,应已成历史。 这些粗暴行为,其实心理学上可以解释为“转移找借口发泄”(displacement)。现今城市人内心或多或少也会沉积着一些焦虑,行为上每每不知不觉地用上自我保卫机制(defense mechanisms)来纾缓情绪,displacement 是机制的七种行为之一,亦是最多人用。但当焦虑的压力累积到一临界点,要宣泄出来,这种状态弗罗伊德称之为catharsis。我们看到球员有时在球场猛力用球杆打沙,或把球杆凌空掷起等行为,都是catharsis例子。 在球场上,我们不时看到脾气不好的球员;在酒楼里、停车场内甚至在街上过马路,我们也看到不少人在争位,在在都是反映他们饱受大城市的压迫。打打高尔夫,本是纾缓情绪的方法之一,如果还把压迫感带到球场去,只有得不偿失。 但笔者有一些友人仍坚持用打高尔夫发泄,明明球技不济,打得不好便找借口、骂球僮,但那是他们的自由。我们又哪敢说他球技incompetent,难道要“自告奋勇”充当其displacement的对象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