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象我这样一个患有中度阅读障碍症的人来说,想从文字资料中获得足够的信息是何其的困难,即使是我所热爱的与GOLF相关的技术资料和相关讯息。 视频和图片是我的救命稻草
无疑每周一深夜的《顶级赛事》栏目是我获取“养分”的最佳机会。记得还不会打球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观看相关的赛事,那时候我就知道有TIGER、ELS、古森、金熊、大白鲨。。。我知道他们是世界上最厉害的GOLF运动员。开始学习GOLF了,从一个“看热闹”的人到了“看门道”的观众。当中我学到了许多“战术”“技术”,也把我喜欢的运动员的挥杆细节以COPY的方式印进了我的“挥杆硬盘”。这种学习方式是我学习挥杆的最直接的教材。当然每期的杂志和画报也给了我一定的帮助。但不管从任何渠道获取的“养分”我都会深印在自己的“硬盘”里。
不要去看“他”打球(除非他是偶像)
一般情况下我会尽量避免观看同组球友完成挥杆的,我并没有其他恶意,我只是不想受到来自于同组球友的影响。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挥杆动作和挥杆节奏,你只需按照自己的平时训练的那样完成你每次的击球即可,看“他”打也没有用,现改也来不及。他打出的那一粒球无论是好是坏,我相信对于你的意识都会有造成影响,最终导致你不能做“自己”,不能做“自己”就不能发挥自己平时训练的水平,你的击球也就超出了你的控制范围。有的人打球节奏快,有的人打球比较“肉”,有的人动作离谱,有的人动作流畅,不管怎么样他们的表现都会影响到你的发挥,其中好坏参半无法预见,所以我的处理办法就是不去看,尽量不受他们的影响。
在TEE台上你都在想什么?
我知道许多人在TEE台发球前,想的大多都是自己的挥杆细节,我以前也是如此,从膝关节,髋关节、肩关节直至手腕的各个细节,但我会发现这样做并不能使我打出一粒完美的击球,恰恰相反有时想法太多反而是失误的罪魁。 在这里我并不是对尽全力击球表示质疑,甚至我个人崇尚全力击球,个人有个信条“既然从球包里抽出了一号木,为什么不全力击球呢?”
如果你想把球打的近一些,不妨把杆换小几号,否则你会后悔拆掉自己“贞洁牌坊”的竟然是自己。(个人实例:有一次与刀背新手和恰倒好处和温榆河切磋的时候,7#TEE台,左侧OB右侧落水,本人领先开球,在之前1木发挥出色,由于此球道落球区域并不宽,心中萌生了“悠着点儿”的想法,果然没有发力,结果OB,待队友开球完毕补球还是不发力结果相同,第三球,心想这洞反正已暴还是按照自己平时的打法全力出击,结果又直又长足足超出其余2人球位30Y,收杆时不尽自言“既然从球包里抽出了一号木,为什么不全力击球呢?”)
不要盲目追求“距离”
这里想说的观点并不是不需要把球打远,而是要讲求战术部署,在说这个问题前不得不介绍一下我各个球杆的有效距离,1W260Y、4W230-240Y、5I 200-210Y、6I 185-190Y、7I 175-180Y、8I 160-170Y、9I 150-160Y、PW 140-150Y、56度115Y以下,从这组数据中不难看出我的有效距离是有脱节的,从120-130Y我是没有杆可以用,所以在开球时我就必须要照顾到这段尴尬距离,在7月月例赛时我就出现2次这样失误,开完球距果岭的剩余距离是120多或130多,结果攻击果岭都出现了失误。有的人在TEE台上确实是心无杂念,一心想把球打到最远,对整体的球道根本不做任何战术上的设计,结果你会发现大多剩下的是你所最不愿意接受的尴尬距离或者是尴尬球位。
我的最佳感觉
在击球前无需考虑过多,忽略身体的各个细节尤其是手的细节,放松每一块肌肉,此时脑海里回想你心目中最崇拜的运动员的挥杆节奏与做作,让自己为“偶像”做个“模仿秀”,(大多我个人所想的是TIGER和古森)你会发现效果真的不同,当然由于我过分崇拜TIGER所以我的1W也经常出现右曲,好在也应征了TIGER的那句话:我的球是有些右曲,但还不至于给我造成太大的麻烦。
我最不爱看的镜头
我最不爱看的经由就是推杆,所以到现在推杆是我丢分最多的环节,在推杆我还没有“偶像”,所以节奏和感觉真的一塌糊涂,推杆也是我在球包里最没有自信的一支杆,痛苦ING…… |